4月27~28日,農業部在重慶召開西南西北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動員會,明確了西南西北地區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攻關試點縣玉米平均畝產提高50公斤、馬鈴薯平均畝產提高150公斤。繼黃淮海小麥玉米、長江中下游水稻油菜和東北水稻玉米之后,西南西北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的啟動,標志著全國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全面展開。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出席會議時指出,西南西北地區在我國糧食和農業生產中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2012年馬鈴薯面積、產量分別占全國的62%、59%,玉米面積、產量分別占全國的21%、18%。
然而,區域的特殊性、氣候的復雜性、生態的脆弱性,決定了西南西北地區旱災發生頻率高,病蟲害防控任務重,機械化作業水平低,糧食生產所受制約大。西南西北地區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既要將玉米、馬鈴薯已有的成熟技術進行集成組裝,最大限度挖掘技術增產潛力,又要針對玉米重大病蟲災變規律及防控措施、玉米高產耐密宜機收新品種選育、玉米全程機械化及馬鈴薯機種機收等薄弱環節進行突破。
余欣榮強調,在短期內難有重大品種和單項技術突破的情況下,把現有的技術集成配套,形成標準化、模式化的技術模式,這是今后促進糧食和農業穩定發展的關鍵。各級農業部門和承擔攻關任務的科研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把每一項攻關任務,落實到處(所、室),責任到人;加強指導服務,相關省要制定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試點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專家指導組,明確技術責任人;加強機制創新,通過構建行政科研聯動、科研單位橫向聯動和社會力量參與三大機制,確保協調配合到位;加強監督考核,將承擔攻關任務的單位和試點縣市考核評價,作為評選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個人的重要依據;加強信息調度,認真總結各地和有關單位開展攻關的好做法、好經驗,大力宣傳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的新進展、新成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施中英)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