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頭的鮑魚在市場上一斤能賣一二百元錢,這是北鮑南養的鮑魚行情。但一只本地全程養殖的鮑魚,同等大小的價格能達到400~600元/斤,產生差價的主要原因是生長周期和成本。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早前旅順鮑魚苗種占全國九成,而近兩年受南方苗種沖擊,市場份額逐漸縮減。業內人士透露,4年前旅順鮑魚育苗場50多家,而今不超過10家。
建人工魚礁將鮑魚引向深海
位于黃泥川海域的龍王塘海珍品有限公司的鮑魚場建設在山頂,山的一側有一段山路通向市區,而另一側則是黃泥川海域。因為有了大山的阻隔,這片海域保持相對的清靜。地理位置也決定了這里海水深且急并且日照時間長,為鮑魚等海產品提供了天然的生長環境。負責人劉明良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他開始在這片海域進行野生海產品捕撈,經歷過一段混亂的捕撈期,當時鮑魚不分大小被偷揀走,造成一定的資源破壞。劉明良承包了這片海域后,進行了七八年的養護,在此期間他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撈。2004年,海域環境得到改善,劉明良按照水產品的規格和繁殖規律進行可持續捕撈。當時,3~4個頭的野生鮑魚價格在300元/斤,盡管產量不及扇貝等高產品種,但未出現過斷貨。
2008年冬天大連遭遇持續降溫,導致這片海域近七成野生鮑魚死亡。“這場低溫又將幾年來海域維護的成果打回‘原形’,所以必須考慮新的維護辦法。 ”劉明良說,自然生長的鮑魚一般在近岸5米深的水域,淺水受天氣影響較明顯,因此需要把鮑魚向深海里推進,但問題是,深海海底多是泥沙,軟肉的鮑魚卻喜歡附著在硬質的礁石上,還喜歡在空隙中躲藏,為此,劉明良開始著手打造人工魚礁。
鮑魚最喜歡住“水泥房”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