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生豬價格下跌,養豬業如何求生存保發展?22日,記者走訪了馬塘鎮兩家養豬場,發現這里的養豬戶雖有焦慮,有期待,但更有信心,有智慧。他們沒有被低迷的市場行情嚇到,而是積極尋求應對之策——
關鍵詞:自繁自養
規模:千頭養豬場
22日,記者來到馬塘鎮新苗育成豬場時,老板唐亞軍正在新建的豬舍里忙碌著。他告訴記者,自己新擴建的近1400平方米的母豬舍和保育室主體工程基本竣工,4月底就能將200頭后備母豬“移居”進來。
豬價低迷,為什么還“擴容”呢?唐亞軍給出了答案:“自家有母豬,豬崽自己養,不需再投入本錢,可以降低養殖成本,還可避免外購仔豬帶入豬場引發的疾病傳播。小豬價格好就賣豬崽,肥豬行情好就賣大豬。”
2008年,唐亞軍剛投身養豬業時,苗豬、飼料、技術人員都由一家飼料生產企業提供。第一年,唐亞軍就養了1600頭苗豬,可幾個月肥豬出欄后,唐亞軍算了一筆賬:雖然規模養殖,但除去人員工資、水電費等,幾乎沒有盈利空間。“這種養殖模式雖然不用冒市場風險,但是回報率較低,大概10年才能收回成本。”想了又想,唐亞軍決定放棄合作。2010年,他從周邊農戶中購進1300頭苗豬,走自養自銷之路。當年的生豬行情特別好,待肥豬出欄時,一頭凈賺400多元。嘗到甜頭的唐亞軍覺得,自己這條路走對了。
去年上半年,等唐亞軍又一批肥豬即將出欄時,豬價突然下跌。由于這批苗豬進價較高,唐亞軍虧損較大。“我一頭苗豬進價400元,最后賣出去只有550元/擔,虧了好多萬。”痛定思痛,唐亞軍想,靠著從別人那里買進苗豬飼養還是不靠譜,一旦高價購進苗豬,出售肥豬時行情低迷,必然血本無歸。于是,去年底,唐亞軍就選購了200頭優質皮梅二元母豬,準備等養豬場里的1400多頭商品豬出欄后,全心全意走自繁自養之路。“從別人家購進的苗豬,品質不一。若是通過自家母豬繁育苗豬,再進行飼養,一是品質有保障,二是成本也大為降低,每頭豬的利潤率就上升了。”唐亞軍說,今年大概就有1000多頭自繁自養的生豬可以出欄,對此,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
連線馬塘鎮畜牧獸醫站站長
來源:江蘇農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