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強面弱”的格局已經持續了幾年時間,國內面粉加工業雖然苦苦支撐,仍然難以為繼。加工一噸小麥的利潤平均不到20元,有些企業不得不減少產量,甚至停產。在我國小麥生產連年豐收,貨源充足的情況下,面粉加工企業如何突破重圍?緊緊依靠科技是不二的選擇。
依靠技術改造提高效益。加工設備的先進程度如何,直接決定面粉加工企業的出品率。在相同的生產原料下,不同的出品率,直接影響面粉加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當今小麥價格不斷上升,面粉市場接近飽和,價格的競爭沒有多少回旋余地的情況下,加大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出品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我國近萬家面粉加工企業11100多條生產線中,僅有不到2%的生產線是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或較先進的面粉生產設備,其它設備大多為國產,或者是國產與進口拼裝的設備。特別是小機組設備,不具備基本的清理工藝和質量控制,其靠低投入、低質量所形成的低價位等迎合了一些食品、面食加工廠(點)的認可,迎合了眾多只圖便宜、不重質量的消費群體。對于質量要求較高的專用粉,根本無力生產。因此,加大面粉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時不我待。
要加大對老企業更新改造力度,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應用到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采用高效、低耗的新工藝、新設備,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
依靠研發新產品增效益。面粉產品的同質化,是面粉加工行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我們面粉及其制品的市場是非常宏大的。面粉及其制品用途的多樣性,決定了開發具有巨大的潛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到提高,對面制品的要求出現了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對基礎原料——面粉也提出了特定的質量要求,這為發展專用粉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