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截至4月21日16時,中國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102例,死亡20人,康復12人,其余70人正在各定點醫療單位接受救治。同時,中國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馮子健明確表示,h7n9感染人疾病譜尚不清晰,但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接觸活禽是感染這種新病毒的危險因素。攜帶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傳染來源。
與此發生的連鎖反應便是,全國各地相繼啟動防控應急預案,活禽成為最主要的監控對象,紛紛叫停活禽交易:4月3日起,貴州開始在農貿市場等高污染場所采集活禽環境標本;4月6日上海在全市范圍內暫停活禽交易。而北京市早在7年前便關閉所有活禽交易市場。
不過,另外一個現象同樣值得關注,繼h7n9疫情較集中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之后,北京市也出臺了《關于促進本市家禽產業穩定發展意見的通知》,除決定對北京防控h7n9禽流感中受到影響的家禽產業給予財政補貼外,還出臺了四項扶持政策,旨在保障家禽產品市場有效供應和價格穩定,保護養殖場經營者的利益。
一邊是活禽交易市場的種種查禁政策,一邊是對家禽養殖產業采取救助政策,還有民間對于活禽宰殺的禁與不禁的種種爭論。中國活禽市場的存與廢似乎走了一個岔路口。
攤主:沒聽說不讓我們賣
在北京市豐臺區嘉園路的一家農貿市場,記者注意到,這里的活禽攤點和其他攤位緊密相連,緊挨著就是水產和蔬菜攤點,每天有數百人來買菜。“以前這里天天都賣活雞鴨,有時候還有鴿子、鵪鶉。”一位蔬菜攤主說,這次檢出禽流感病毒,才知道活禽攤點隱藏著風險。
曾經宰殺活雞活鴨的攤販生意冷清,攤主告訴記者:“最近根本沒什么人來買雞,原來一天十幾只地賣,現在是一天一只雞地賣,鄰近攤位都嫌棄我了,買菜的人好像也繞著我的攤位走。”
據這位攤主介紹,最近市場的監管比較嚴格,進貨渠道、檢疫情況等都得登記備案。不過,很多攤主手里都有囤貨,考慮到疫情的影響,都不愿意再進。
“北京不是禁止活禽交易了嗎?你們還就一直這么賣,沒人管你們嗎?”記者問道。
面對記者的問題,攤主顯得有些詫異,說了一句“沒聽說過不讓我們賣,問那么多干什么”,便不再作聲。
來源:法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