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增殖漁業資源,保護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4月26日上午,安慶市農委在地跨太湖、宿松、望江三縣的35萬畝泊湖水域組織開展了2013年春季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市政府副市長董磊、副秘書長張仕慶、市農委主任程春生、省漁業局副處長尤進、市農委副主任、漁業局局長周錦云等領導參加了放流活動。
本次活動以“山水宜城、生態泊湖、增殖放流、科學發展”為主題,與以往放流青、草、鰱、鳙等常規“四大家魚”不同,此次放流的品種主要為中華鱉、鱖魚、黃顙魚等高價值特色水產經濟原種以及底棲動物螺螄,其中中華鱉10萬只,鱖魚10萬尾,黃顙魚60萬尾,螺螄100噸,總投入110萬元。放流地點分為西泊湖、中泊湖、東泊湖三處公共水域。
為開展好本次放流活動,在市農委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市農委漁業局認真謀劃,精心籌備,制定了放流活動方案,安排技術人員對放流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嚴格把關,組織放流所在地專業漁民、養殖企業代表全程參加放流活動,形成了“愛護環境從我做起,保護資源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泊湖是安慶市重要的通江河流,本次放流活動,對維護長江水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將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安慶市、縣漁業部門高度重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自2002年起,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長江及通江河流、湖泊同步開展禁漁期制度,在全市175萬畝的湖泊水域開展人工增殖放流、灌江納苗、種草殖螺等漁業資源養護“三大行動”。共累計增殖放流“四大家魚”等經濟魚類親本及苗種1.58億尾,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增加江湖成魚產量1.5萬噸,產值2億多元。水生生物養護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江湖漁業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來源:安慶農委漁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