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場白酒含塑化劑風波剛平息,如今洋酒又登上了塑化劑超標的風口浪尖。法國《夏朗德日報》日前報道稱,中國海關在檢查一批進口干邑葡萄酒時發現塑化劑含量超標,大批人頭馬、卡慕(camus)和法拉賓(frapin)等三個法國干邑白蘭地酒品牌產品被裝箱滯留,并可能被退回法國。報道稱,一些干邑白蘭地陳釀被檢出塑化劑殘留值可能超過30mg/kg,高于中國標準數倍。
塑化劑嚴重超標人頭馬等被拒國門之外
這一批法國干邑白蘭地酒被裝箱滯留在深圳的碼頭,原因是酒中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含量嚴重超過了中國在塑化劑殘留值方面的標準。涉及三個著名品牌——人頭馬、卡慕和法拉賓。
報道稱,中國質檢部門發出的有關蒸餾類酒3類鄰苯二甲酸鹽允許最大殘留值標準分別為: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增塑劑)1.5mg/kg,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增塑劑)9.0mg/kg,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劑、添加劑)0.3mg/kg,而根據中國方面的檢測,一些干邑白蘭地陳釀被檢出塑化劑殘留值可能超過30mg/kg,高于中國給出的標準數倍,因此被滯留或退回。
塑化劑哪兒來的?廠商喊冤或因管道腐蝕
為進一步查證此事,上午10點30分,記者致電法國人頭馬君度公司總部,答錄機回復不是工作日,無人接聽。深圳海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就此事目前無法給出回應。
不過,據《夏朗德日報》報道,人頭馬ceo帕特里克·皮亞納已經就此事表示:“我們出口商品的程序符合規范。”報道稱,由于害怕造成災難性的商業影響,所有酒商都在這一問題上大事化小或者直接否認。
去年,國家質檢總局、衛生部負責人就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部分進口酒被檢出微量的塑化劑殘留,但未作進一步說明。業內人士則表示,近年來,隨著進口洋酒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貨物來源也更加復雜,國內必須加大對進口酒塑化劑的檢測力度。
此次事件對法國干邑白蘭地酒的出口將造成不小的打擊。干邑當地在分析塑化劑嚴重超標問題時認為,塑化劑的產生可能是由于白蘭地屬于高度烈酒,有較強的腐蝕性,在釀酒過程中,酒莊或酒廠使用質量不佳的塑料輸送管道被酒液腐蝕,而后融入酒液造成污染。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