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是影響廣泛的重大民生問題。近年來,有關部門在維護農產品價格穩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調控機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豬市場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滯銷救助機制減少了某些菜農的損失。但由于缺乏對生產過程信息的全面、及時掌握,主要依賴市場信息的調控措施,往往演變成事后補救,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波動或大起大落的問題。
供給的特殊性是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重要原因
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在供給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除政策性保護機制等政府干預措施之外,在市場發揮作用的范圍內,農產品價格主要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從需求方面來看,除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等突發事件以及節假日等周期性因素之外,農產品消費規模和品種一般不會發生短期急劇變化。相對于一般商品而言,供給的特殊性是引發農產品價格大幅度、周期性波動的重要原因。
一是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周期性。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周期性,當前市場的農產品供給量是由過去的農業生產活動決定的。生產者根據當前的市場價格信息組織生產,而一旦開始生產,往往難以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進行調整,即難以通過及時增加或者減少生產量來改變未來的供給量,從而可能導致某個時點上某類農產品的供給和需求產生巨大差異。
二是生產量與供給量在時間上的一致性。生產量和供給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工廠可以通過增減庫存調整市場供應量,從而影響市場價格。但生鮮類農產品難以長時間儲存,或者是儲存成本較高,往往是生產多少、供給多少。生產者缺乏調節產出量和市場投入量的必要手段,造成農產品供給量在某個時間點上的急劇增加或者減少,從而導致價格大幅波動。
三是農產品生產的路徑依賴。農產品的生產往往需要特定的生產資源和生產技術,生產者只能依據已有的資源情況和掌握的生產技術來安排生產,難以隨意調整。因而也就不難理解這樣一種現象:即使在經歷某種農產品的價格暴跌之后,有些農戶依然會選擇繼續種植。技術和生產資源的路徑依賴是造成農產品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的原因之一。
供給量的劇烈變動在于生產決策的信息不對稱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