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外地的朋友要來我這里做客,于是提前兩周定了一個大包廂。盡管被提前告知最低消費1500元,但根據來的人數估算了一下差不多,就定下來了。可到了那天,有兩家上初中的孩子學校通知必須上課,還有一位老人身體突然不太好,結果一下少來了好幾位客人。為了滿足最低消費,沒有辦法結果只好多點菜,點貴菜,親身感受到最低消費侵犯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助長奢侈浪費。”北京京銀律師事務所的鄧律師向記者講述了他在餐館吃飯所遇到過的“最低消費”。
在調查中,對于問題“你進餐廳遇到‘最低消費’的情況多嗎?”有60.39%的人認為“多,感覺很多餐廳都設有不同形式的‘最低消費’”;有34.12%的人認為“不多,只有一部分餐廳設有‘最低消費’”;還有5.49%的人認為“沒怎么遇到過”。
北京市消協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年初,北京市消協工作人員曾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展開調查,當時北京市20家中高檔飯店中14家明確表示包間有最低消費,占被調查總量的70%。近日,消協工作人員再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就最低消費問題對50家餐廳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仍有13家餐廳設置最低消費,占被調查總量的26%;最低消費金額一般在800元至3000元,其中有的在人均300元的基礎上再加收10%服務費;價格最高的豪華包間最低消費金額達8000元。
記者以電話訂餐的名義隨機聯系了幾家中等檔次的餐廳,除一家餐廳外,有三家餐廳都表示有“最低消費”,在1500元到2000元之間,還有一家餐廳表示,要加收15%的服務費。
對于最低消費,消費者也是無可奈何。
超七成人不能接受“最低消費”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最低消費”不僅存在于中高端餐廳,其他服務場所也有存在。
“有一次和朋友去茶館喝茶,點了一壺茶,坐了不到一刻鐘,就接了電話有事要走,結果茶館非要我們達到最低消費才可以走,沒辦法只能又點了。”北京某媒體一名同行說。
在調查中,對于問題“通常情況下,你能夠接受‘最低消費’嗎?”有74.77%的人認為“不能接受,但是沒有辦法”,有21.65%的人認為“看飯店以及就餐的具體情況而定”,有3.58%的人認為“可以接受,屬于合理的收費”。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