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走低的油價,不僅擠壓了油脂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吞噬著經銷商的利潤。有的經銷商已退出市場,轉行謀生;也有的經銷商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出招應對。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年底行情不出現回暖,一大批經銷商將被淘汰。
“賠啦!”河南省周口市夏邑縣的糧油批發商小李告訴糧油市場報記者,自己已經虧損1萬多元。小李經營糧油批發已經4年多,經營規模不算大,每個月食用油走貨量在10噸左右。
和小李一樣,在國內食用油價格不斷走低的情況下,虧損成為食用油經銷商面臨的主要問題。
經銷商選擇“快進快出”
小李創立的豫永食用油批發公司,主要經銷河南華星粉業集團的糧油產品。此前,該集團的食用油價格從每桶(20l)185元下調到目前的156元,其小包裝產品則從每桶(5l裝)47~48元下調到39元。
食用油出廠價格的下調,意味著經銷商此前高價購進的產品,必定要虧損售出。
“賠得我都沒心情吃飯了。”市場經驗并不算豐富的小李表示,根據進貨時間的長短,他的虧損額逐步拉大,一桶虧8~20多元。
陜西省榆林市有30多年經營經驗的老劉,主要經營天津聚龍集團旗下的“假日”牌大豆油。“今天價格又跌了,已經跌倒153元了!”老劉介紹說,該品牌旗下的20l裝大豆油,此前已經從170元的峰值,下調到了155元。
1981年,老劉進入糧油批發領域,30多年來,他經歷過3次食用油價格大跌,分別為1999年、2006年和2013年。“虧也沒有辦法,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等待。”位于河南萬邦慶豐糧油批發市場的某品牌經銷商負責人表示,入行4年以來,這兩年的市場行情最為艱難,自己只是勉強度日。“我對面的幾個門店已經在轉讓了,一個被面粉經銷商盤下了,另一個還沒有找到出路。如果年底市場沒有好轉,一大批經銷商都得倒下。”虧損額日益加大,經銷商的進出貨策略也隨之發生了轉變。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