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我家韭菜就可以上市了,一定得保證質量。”近日,記者來到大渡口區跳蹬鎮山溪村三社,看到種植大戶伍楊偉正在他承包的15畝韭菜地里忙碌著。
“在我們跳蹬鎮,凡是即將上市的蔬菜,都要進行抽檢。”伍楊偉告訴記者,如果抽檢發現農藥殘留超標,菜就賣不出去了。
“真有這么嚴格的要求?”
“這是我們跳蹬的"老規矩"了。”跳蹬鎮蔬菜協會理事長、山溪村主任余洪說。
“跳蹬鎮仍有1.8萬農業人口要靠種地吃飯。”余洪說,現在蔬菜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近幾年,云南、貴州等省的蔬菜大量運往重慶,給跳蹬的蔬菜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為了應對市場,2009年我們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同時還成立了蔬菜協會,并注冊了"跳蹬牌"蔬菜商標。”余洪說,為了讓跳蹬蔬菜變成農戶的“搖錢樹”,協會在倡導規模化種植的同時,篩選出適宜跳蹬種植的韭菜、火蔥、四季蔥三個品種,并推廣科學種植方法,完善檢驗措施。
“只有讓跳蹬蔬菜的品牌叫響了,菜才能賣得火。”跳蹬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李碩告訴記者,為了讓大家都能沾品牌的光,所有種植戶都要遵循統一的種植技術標準。
“品牌是大家創的,需要大家一起維護。”李碩說。
據了解,跳蹬鎮目前日蔬菜供應量達50噸,與重百、永輝、新世紀等67家超市簽有供銷合同,月供新鮮蔬菜5.5萬斤。目前,跳蹬蔬菜批發價比市場價每公斤高出0.2至0.5元,其中跳蹬火蔥,在重慶市場的占有率已達60%。(妙蝶)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