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2010年開始的食用油上漲通道終于結束,近日,金龍魚和福臨門兩大品牌接連宣布價格調整:益海嘉里公司在4月中旬已經率先將金龍魚系列在全國范圍實行降價,本次降價的品類為調和油以及大豆油這兩個品類,降幅分別為8%和15%。
益海嘉里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生產企業到經銷渠道、批發商以及終端賣場的價格調整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預計為兩至三周。
很快,益海嘉里老對手的中糧集團旗下福臨門品牌也傳出了降價信息,豆油以及調和油分別降價16%和9%。
上海一位糧油業資深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從國際行情來看,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整個油價一直在下調,去年下半年10月份時候豆油的最高價位維持在10300元/噸左右,現在降到7700元/噸,降幅近30%。而目前,兩大糧油巨頭的降幅只在8%-15%上下,因此他們還有進一步的調價空間。”
“大企業綜合實力較強,因此尚有降價的空間,但小企業的壓力就會很大,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微利經營,銷售價格與成本相差不多,毛利水平低下,因此小型的糧油企業可能會在這輪價格調整中遭遇相當的困境。”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被迫降價
益海嘉里和中糧聯手率先調價會給食用油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目前雖仍需觀察,但行業內已嗅出一絲異樣的氣息。
本報記者查看了中糧集團旗下擁有福臨門資產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食品的2012年財報發現,中國食品去年營業收入總共308.78億港元,雖然同比上升10.2%,但是營業利潤下跌36.4%,僅為7.07億港元。
以福臨門為代表的廚房食品占中國食品總收益的48.5%,但是在2012年中國食品的廚房食品業務表現并不理想,造成2.297億港元的業務虧損。
中糧將廚房食品板塊的毛利下滑歸結于,受到食用散油價格行情上漲但未能將增加的成本全部轉嫁其客戶,以及產品結構轉變影響。
有分析人士認為,即便是在去年豆油價格每噸10300元的高位,中糧的福臨門依然無法完全轉嫁成本、提高毛利,因此此次降價后,福臨門的利潤空間將意味著比去年更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