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安徽部分超市發現,在售的瓶裝飲用水的種類主要有蘇打水、山泉水、純凈水、礦泉水、天然水、礦物質水等六種。大部分消費者并沒有關注這潛在的變化。消費者通常都把飲用水稱為“礦泉水”,買的時候不會在意究竟是什么水,更不知道這些名字背后的區別。與各種標稱"天然"的飲用水大行其道不同,真正的礦泉水近些年卻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后期那股礦泉水熱銷的風潮,當時市面上出現了排隊買礦泉水的場景,這也促使很多企業開始開采礦泉水,打造出很多地方品牌,然而十多年過去了,礦泉水受到后來者純凈水的圍剿而每況愈下。以合肥為例,從最興盛的18個開采點到僅剩一個點,也就10年時間。
安徽省地礦局專家告訴記者,并不是儲量和質量的問題。截至目前,安徽已勘查評價和鑒定的礦泉水水源地143處,可開采量6×104噸/天,目前已取得采礦權的僅24處。敗給純凈水這個后來者。專家認為,最主要的是成本的高企。合肥市國土局地環處處長査睿作為地礦行業的專家,多年來關注著礦泉水領域的發展,他認為,礦泉水的成本比純凈水高太多,這是落敗的主因。
有測算認為,礦泉水的成本一般比純凈水高至少5倍。包括水源地保護、采礦權的獲得、礦泉水資源補償費等,這些成本加起來,讓礦泉水的成本比純凈水高了很多。而一般純凈水的水源都是自來水或地面水,成本要低很多。同樣是賣1.5元,礦泉水利潤自然微薄。這也導致了很多飲用水企業選擇放棄礦泉水而紛紛轉投利潤更高的純凈水。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