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可不可以呢?記者從多家有資質進行飲用水和瓶裝水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得知,一瓶小小的水,檢測價格不菲,并非一般消費者可以負擔得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以飲用水的標準進行檢測,僅檢測28項理化指標的價格就在2400元,如果需要檢測微生物指標等還需要另外加錢,如果對實驗室現在有資質檢測的200多個項目都檢測一遍的話,花費在4萬多元。另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證實了水質檢測價格的高昂。
根據業內規定,檢測機構僅對來樣的指標數據負責,不對來樣的性質、品牌等負責。也就是說,即使消費者不惜“重金”主動送檢,也只能得到“一瓶水”的檢測結果,而不是一瓶“農夫山泉”的檢測結果。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盡管實驗室設備精密,但也難以實行“盲檢”。“以前所謂的‘綠茶檢測出懷孕’就屬于來樣有意作假,一旦作假,檢測結果就很難保證準確。”
多家檢測機構告訴記者,檢測出具的報告里面如果要出具廠商的名字,就需要廠家的介紹信,或者檢測本身就是接受廠家的委托而做。“再厲害的儀器也不能檢測出品牌來,消費者自行送檢,就算花了錢,我們也不可能出帶有品牌的檢測報告。畢竟是不是自家生產的東西,只有廠家才有發言權。如果一些不法商家故意將雜質等混入產品中,然后獲得了不正確的檢測報告,蓄意打擊競爭對手,這對廠家不公平”。
花了檢測費,得到了一瓶水的檢測結果,能不能在微博、論壇等處進行公布呢?記者了解到,根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第十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政府或有關部門授權,不得發布食品安全信息。”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