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坊間多年流傳的“純凈水去掉了微量元素等‘生命離子’,沒有營養不能長期喝”、“普通瓶裝水呈弱酸性,讓人體體液越變越酸”等說法,香港、內地多名營養專家皆做出澄清,表明無論是喝純凈水、礦泉水等多種類別的飲用水,本質上是補充人體所需的h2o,而非主要為獲取營養物質元素,因此飲用不同類別的水對人體的營養吸收區別不大。
科學上沒有“生命離子”的說法
新快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山大學營養學系教授蔣卓勤,他表示靠喝水補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人體的ph值相對穩定,弱堿性水對人體健康也沒有促進作用,“補充水分才是我們喝水的主要目的”。他建議市民,評判水的“金標準”是干凈和安全,沒有必要追求部分商家宣傳的“賣點”。另外,針對飲用水行業一些關于“生命離子”之說的宣傳,近日華南某水企也聯合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發起了國內首個瓶裝水企業社會責任倡議書,倡議應將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飲用水作為己任;合法、科學、真實、準確對瓶裝飲用水進行宣傳,杜絕夸大產品功能及宣稱保健作用的現象,正面引導瓶裝飲用水消費行為。專家強調,“這樣一份倡議書的出現,在飲用水行業可謂恰逢其時。喚醒、承擔社會責任,對生產百姓直接入口的‘水’這樣的特殊產品的企業來說,已經時不我待。”據悉,已有不少大型水企業已關注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并陸續付諸行動。
對于倡議中提及的一些飲用水夸大功能宣傳等現象,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飲用水中聲稱含有鈣、鎂等號稱“生命離子”的微量元素、純凈水中這些“生命離子”被去除等說法就是典型,而且營養專家也都不贊同這種說法。上海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徐國勛和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王明福均表示,科學上沒有“生命離子”的說法,并指出人體吸收鈣、鎂等微量元素并非只靠飲水,而主要是靠食物來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喝水主要是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的體液。
每天喝水攝入礦物質不足0.1%
魯青則補充,純凈水并不是不含任何微量元素,只是通過處理以后,鈣、鎂、鉀、鈉等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顯著減少。
還有市民對此提出疑問,稱人體的組成70%是水分,如果喝的水里面含有微量元素即使不多,是否也會因此更加快速有效?對此,蔣卓勤教授解釋稱,水的確占據了人體的很大一部分,但人喝水的目的主要是補水,以發揮h2o在身體當中參與新陳代謝、運輸身體內物質等重要作用;并且,飲用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實在非常有限,即使是礦泉水等的含量也不高,在我們每天攝入的礦物質中,通過喝水方式攝取的比例可能還不到0.1%,和食物當中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比起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無論喝什么品種的水對人體營養吸收的作用都不大,也基本沒什么區別。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