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食品安全事件多發,不斷挑戰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底線。《法制日報》視點新聞部聯合搜狐網站,對食品安全信任危機進行了在線調查。結果顯示,96.22%的人對食品安全存有信任危機。
超8成人:
監管不力致食品安全事件高發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多發,你認為是什么原因?”
83.85%的人認為是“食品安全監管不力,執法力度不足”;11.35%的人認為“執法和司法實踐中遇到法律適用難題,難以定罪量刑,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4.8%的人認為“缺乏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安全標準的制定”。
“中國每天消費約200萬噸食物,40多萬家食品生產企業、323萬家食品經營主體、2億多戶農牧漁民,難以計數的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監管難度堪數世界之最,但一些地方執法人員的工作狀態卻和這種嚴峻的挑戰不相匹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部分地區執法處于相對懶散狀態,基層執法不嚴的問題仍是監管失守的癥結所在。標準也好,法規也罷,最終的執行狀態都要落實到基層,抓好了基層,才算抓好了監管。否則,勢必陷入有機制無執行的怪圈。
此次的在線調查中,有91.58%的人稱遇到過食品安全事件。
“你對當下的食品安全是否有信任危機?”
96.22%的人認為“有”;3.78%的人認為“沒有”。
朱毅表示,歐洲的食品監管體系不可謂不嚴格,但仍曝出“馬肉事件”,這說明再嚴格的監管體系,再規范的執法流程,都無法完全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
此外,微小型企業和小作坊占我國食品行業的90%左右。盡管公眾跟隨媒體,往往將目光聚焦于有名有姓的大企業,但食品安全監管最富挑戰、最艱巨的部分還是這90%。
“你認為食品監管領域存在哪些問題?”
50.91%的人認為,食品安全監管領域中的“被動執法”現象普遍,甚至有“懶政”和不作為的現象;
36.74%的人認為,個別地方監管與創收掛鉤,造成執法腐敗;
12.35%的人認為,多頭監管,容易造成許多部門之間相互“踢皮球”,推卸責任。
來源:法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