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所主持的市科技興農項目《中國鯧魚全人工養殖的關鍵技術研究》通過了專家驗收。課題開展了銀鯧親魚培養、性腺發育的人工調控及人工養殖等攻關研究,在國內首次成功獲得全人工養殖的銀鯧子一代苗種。
銀鯧是我國東部沿海主要的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但其人工繁育及養殖一直是困擾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課題組通過營養強化、養殖環境因子改善等措施,實現了人工養殖銀鯧親本在無人工催產條件下產卵受精,在國內首次成功獲得了全人工養殖的銀鯧子一代苗種。通過對人工授精技術及孵化培育技術的研究,銀鯧受精率達到29.9%,胚胎孵化率達到55.2%,育苗成活率達到20.3%,培育平均全長29.4mm銀鯧苗種110580尾。同時,通過在室內水泥池、室外土池以及海水網箱等養殖方式下開展養殖探索,初步掌握了多種養殖方式下適宜銀鯧人工養殖的技術體系與方法。
目前,制約銀鯧規模化人工養殖的主要問題是親體及仔稚魚強化培育技術不成熟,下一步課題組繼續圍繞銀鯧親體的餌料強化與環境因子優化、仔稚魚開口餌料的合理搭配、仔稚魚的規模化育成等方面開展研究,為銀鯧規模化人工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