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可口可樂在碳酸飲料里加了點果汁,出了一款產品叫美汁源,偷了我一個‘源’字。今年,我在果汁里加了點碳酸,要回來一個‘樂’字。我們要比比誰更重視消費者,誰對消費者的服務更好。我們不怕競爭,我們也更善于合作。”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在沉默了一年之后,終于第一次出現在了媒體面前。這次的場合是他在為匯源的一款產品做宣傳。意味深長的是這款叫做“果汁果樂”的產品,推出的時間恰恰是在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匯源失敗一周年的節點。
復出的朱新禮的講話方式還是一貫的犀利和幽默,機智而靈活。記者提的每一個問題,他幾乎都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而且在談話時,總是把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即使讓他黯然神傷的匯源和可口可樂的并購失敗案,他也毫無隱瞞、有問必答,坦然直對。當然,這種挑戰對于朱新禮來說幾乎不算什么,回頭望去他和他一手締造的匯源十八年來就沒有過一天安分的日子。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朱新禮,也曾“被逼無奈”發出“賣豬論”,那么究竟是什么讓充滿激情夢想的他做出在外界看來那么無奈的舉動?
缺錢!缺錢!
回首匯源的十八年,朱新禮總是豪情萬丈,但他走的這條路其實是非常艱難的,這十八年幾乎就是其快速擴張和資金匱乏并存的十八年。隨著匯源攤子的越鋪越大,資金掣肘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不管是資本進入一擲千金時,還是自力更生節衣縮食時。可以說,匯源這個品牌就是用錢“堆”起來的。
“我當時接手的是一個負債千萬元、停產三年、已經倒閉的縣辦罐頭廠。工人吃飯的錢都沒有,去銀行貸款更是困難,因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朱新禮創業時面臨的就是這么一個巨虧的爛攤子。面臨資金困境卻無人問津的經歷大大刺激了剛剛走出事業單位的他。只能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才能讓企業獲得新生和壯大,對此朱新禮有著自己發展的獨特路數。
即使資金這么短缺,他想的卻不是錢的問題。錢的問題好解決,關鍵是發展的問題:去購買什么新設備。其實,技術情結一直在朱新禮心中占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為此他屢次透支金錢。他直言選設備有兩個選擇,“你到底是做什么樣的目標,你選擇什么樣的設備,你是小打小鬧、因陋就簡呢,還是高標準、高起點。”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者。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他勒緊褲腰帶一開始就選了德國先進的蘋果和山楂濃縮汁設備,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模式。他還從德國聘請了一個高級工程師,當時那個人一個月的工資就是全廠所有人一年的工資。
幾年之后的 2000年,他再次引進pet無菌冷罐裝設備。為了引進這種設備,他考察了整整3年,一直處于猶豫不決中。因為一條無菌冷罐裝生產線,那個時候是2000 萬美元,比一條普通生產線差不多貴了10倍!而他一下子就采購了十幾條!這相當于匯源辛辛苦苦多少年的積累?而那個時候在中國所有的飲料行業,沒有任何一家使用無菌冷罐裝,日本也只有一家公司在使用pet無菌冷罐裝,整個歐洲也只有4條。而匯源和可口可樂的談判失敗后,朱新禮在本身資金匱乏的情況下,舉債 50億元兩度赴德國訂購生產線,以保證碳飲新品“果汁果樂”有足量產能。他篤信,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即使透支的金錢也很快就能賺回來。更重要的是,技術優勢是匯源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殺手锏,怎么投資都不過分。
柳傳志評價說,朱新禮從山東到北京,從北京到世界,他不斷地把目標往高了挑,也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靠的是要做一番事業的雄心和克服千難萬險的意志。即使資金常常處于緊繃狀態,盡管在和投資者的斗爭中兇險萬分,但匯源卻從沒有停下為了自己的事業前進的步伐,過去不會,現在不會,未來也不會。(冬靈)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