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下購物小票,就能知道所買的豬肉來自哪個超市、哪個屠宰場。昨日,記者從包河區商務局獲悉,今年該區蔬菜、豬肉的追溯系統年內或能實現在所有標準化農貿市場全覆蓋。
日前,在包河區創景宜購農超現場感受了追溯平臺的操作流程。與別的市場不同,這個農貿市場的蔬菜、肉食品攤位上擺放著一臺專用的“溯源秤”,該秤與終端數據中心相連接。消費者購買豬肉,就會打印出一張類似超市購物單的小票。記者看到,小票上除了商品名稱、單價、重量、金額、攤位號等,還有一串20位數字的條形碼。
“這是追溯碼,是最關鍵的信息,相當于一張‘身份證’。如果豬肉質量出了問題,市民就可以憑借追溯碼,通過菜市場的終端查詢設備或者上網就能追溯到問題肉的來源。”宜購農超運管部經理韓煒說,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調取終端數據中心的信息,立即查出問題肉來自哪里、被運送到哪里,快速鎖定相關經營單位,便于實施召回和問責。據介紹,去年底開始,宜購農超就開始陸續安裝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系統的相關設備。今年3月底,100多戶蔬菜、肉食品商戶的電子秤安裝完畢。
包河區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區共完成包括創景宜購農超、姚公農貿市場、惠園農貿市場共三個農貿市場的蔬菜豬肉溯源體系建設,而今年有望再增加十多個標準化農貿市場,這也就意味著覆蓋全區范圍內所有的標準化農貿市場。(巧芹)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