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歐美外,越來越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對華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的國家之列——
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環境持續低迷,各國均在為提振經濟絞盡腦汁。但在各種應對措施中,不時摻雜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貿易保護主義。而中國在日益成長為世界貿易大國的過程中,則成為遭受貿易救濟措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外,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對華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的國家之列。
歐盟對華貿易戰打“新牌”
數據顯示,歐盟委員會目前正在進行的30個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中有19個涉及中國。
近年來,尤其是去年,歐盟對華貿易調查的力度大幅加重。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了“歐盟史上最大的貿易調查”。據中國駐歐盟使團估算,光伏案以及歐盟可能發起的對華電信產品的“雙反”調查等的涉案金額將占雙邊貿易總額的近10%。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對外貿易戰略呈現新特點,即利用貿易政策逼迫新興經濟體更加開放市場,以保護歐洲企業,尤其是中高端產業的競爭優勢。
根據歐盟委員會新近發布的貿易保護工具“現代化”提案,該委員會將有權自行立案,無需事先有來自歐盟企業的申請。而5月1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原則上決定對中國電信[-0.48%]產品展開“雙反”調查就屬于此種類型。
我駐歐盟使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總結說,未來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手段的使用將更頻繁,涉案金額將更大,且將更多使用“雙反”調查;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手段的打擊對象正在從具體產品到整個行業,且更多地指向較為高端的戰略性產業。
美國對華貿易保護呈升勢
今年以來,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已涉及不銹鋼水槽、應用級風塔、鋼絲產品、手機電子設備、冰凍溫水蝦等多類產品。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跡象是美國對華貿易保護的打擊對象已從此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展到新能源和高科技產業。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