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食品、日用品等日常商品的消費中,“貨比三家”這句俗語越來越不適用了。因為在買方市場上,哪家賣場的價格低,誰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更何況,如今商品的價格正變得越來越透明。
以往,消費者對商品價格信息的獲取是單向的,只能挨個去店里詢問,然后挑選性價比最高的那個。如今,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標準化的生產也使得質量差異不大,而超市、專賣店和網店等銷售渠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甚至很多廠家都開了網上直銷和團購平臺,消費者下載一個比價軟件或者上網搜索一下,幾乎就能獲取商品的全部信息。
在這種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其實已經沒了秘密。以往賣方市場那種從供貨商手里提貨后,直接加價20%賣的時代過去了。賣場不能等著消費者去“貨比三家”,而應主動去幫顧客“比三十家”。因為,商機就在一瞬間,消費者的選擇也在一閃念間。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