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湖水質的好轉,一度被擋在國際市場“大門”外的宜興活蜆,今年重新恢復出口!
昨天早上,記者在宜興市丁蜀鎮城東港看到,碼頭上停滿了一艘艘滿載而歸的漁船,漁民們正忙著把船艙里的河蜆清洗、篩選、打包(如圖),運送到岸上的空調集裝箱內,再由上海口岸發往韓國、日本。
“水質好了,產量也高了?!?1歲的老漁民滿其香說,今年河蜆大豐收,對他們來說是一樁大喜事。他和妻子早晨5點入湖,一共捕撈到2噸多河蜆,扣除100多元的油錢,可從當地水產公司獲得勞務收入700多元。他高興地說,這幾年隨著太湖水質的改善,湖里的魚蝦明顯多了,漁民在太湖里勞作,經常能看到“久違”的白鷺、野鴨等各種水鳥。
“今年不僅恢復了河蜆出口,我們還成功創建了省級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宜興水產公司董事長孫初說,河蜆是宜興傳統出口水產品,前幾年由于太湖水質問題,被擋在了國際市場“大門”外,他們不得不遠赴洪澤湖承包水面進行養殖。隨著太湖水質好轉,公司又把養殖基地搬了回來。目前出口示范基地面積已有10萬畝水面,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這一模式,銀魚、活蜆等水產品源源不斷出口到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今年預計可實現出口創匯500萬美元。河蜆恢復出口,漁民收入得到提高,稱得上是第二樁喜事。
采用高科技手段,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這是漁民的第三樁喜事?!叭枕n等國要求很嚴,只要一個批次的出口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將導致同地區的貝類產品無法出口?!币伺d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張根華說。今年,宜興檢驗檢疫局在全省率先使用gps定位監管技術,對捕撈作業進行全程監控,可幫助漁民避開高風險的作業區,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而且還有效保護了野生漁業資源。今年該市河蜆出口已達三個批次120多噸,沒有出現一例質量問題。(閔德強)
來源:無錫新傳媒網 無錫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