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生姜”事件爆發,人們對蔬菜種植安全再一次產生擔憂。很多人好奇,菜農自己吃的菜是怎么種出來的,到底用不用化肥、農藥?帶著這些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吉林省一些蔬菜種植地區。
近日,記者來到吉林省九臺市九郊街道蓮花九社,這里是當地蔬菜水果供應主產區。走進村子,幾乎家家的房前屋后都有蔬菜棚。棚的面積不大,棚內的種植品種有菠菜、西紅柿、生菜等。
來到村民許文英的大棚中,他正在一個人拔草。他告訴記者,家里種菜快8年了,一年種植三季蔬菜,六分地,一年收入1萬多元。
“菜地里都用什么化肥?”記者問。
“主要是農家肥,也用買的肥料,有時也打農藥。”許文英回答說。
他告訴記者,自己家吃的蔬菜也從大棚里采摘。由于化肥、農藥用的量不多,他并不擔心蔬菜的安全問題。
從九臺市到德惠市沿線兩側,記者看到有不少大棚,其中有的種植香瓜,有的種植蔬菜。大棚面積都在1.5畝左右。當問起自家吃的菜是不是來自大棚時,一些菜農給出了和許文英不一樣的答案。
“自己吃的菜都在家里的院子種,大棚里的菜主要是供應給城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菜農說。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吉林省的農村地區,一家一戶的占地面積特別大,房前屋后都有空地可以種菜。
他給記者講起“兩塊菜地”的區別:自己家的菜地,主要用農家肥,以及養豬、養雞的豬糞、雞糞等肥料,從來不用化肥,也不用農藥。有時菜地出現蟲災,也都人工處理。大棚里的菜就不一樣了,是用來掙錢的經濟作物,產量越高,掙得越多。所以會使用化肥、農藥等,就是為了一個好收成。
記者來到榆樹市五棵樹鎮正義村時,村民竇紅芹正在收拾自家院里的菜園。在正房的后面,有一塊面積大概兩分地的菜地,里面種著茄子、豆角、大蔥、土豆、菠菜等,還有幾棵桃樹、李子樹和海棠樹。
竇紅芹帶領記者來到房前的前院,這里養著雞、鵝,一臺拖拉機停在院中間。竇紅芹說,雞糞、鵝糞等農家肥都用在菜地,所以這些蔬菜長勢很好,吃著放心。雖然距離鎮中心不遠,但竇紅芹說很少去鎮里買菜,一是自家的菜基本夠吃,二是害怕市場上賣的菜不安全。“現在外面賣的菜不是打農藥就是上化肥,得知毒生姜的消息后,都不敢去市場上買生姜了。”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