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什么藥、誰來施的肥、農藥殘留檢測記錄……5月13日上午,在山東冠縣田馬園村果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翻開農產品生產田間管理記錄檔案,上面詳細記載著每家農戶農產品的生產流程,包括前茬作物、種植、澆水、病蟲測報、用藥、用肥、收獲等農事活動一目了然。
實行農產品“戶籍制”,是冠縣推進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該縣積極開展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創建,目前全縣農業標準化基地已達24處,涉及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等農產品,種植面積達40萬畝。
“標準化基地的每種農產品都會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產檔案,從種植到收獲再到銷售都有詳細記錄,保證了基地產品規范生產。”冠縣農業局農業標準化建設辦公室主任相冠峰介紹,“現在,我們正在加緊為農產品制作二維碼,只需手機一掃,便可獲得該產品的全部信息。”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冠縣農產品資源豐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提高農產品身價,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冠縣圍繞當地特色農產品,用標準化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并成為冠縣農產品開拓市場的“名片”。標準化農產品基地采用“龍頭+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組織模式,推動了該縣農產品由賣“數量”向賣“質量”轉變。
目前,該縣已有21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冠縣鴨梨、冠縣辣椒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冠豐牌”玉米良種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黃冠王”牌小米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展覽會金獎。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