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糧可望迎來“十連增”,而下一個十年是否還會“十連增”?“農村空心化”、“土地城鎮化”的現實讓未來糧食增產面臨挑戰,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糧食產量的持續增長,更需要深入研究——城市擴張的邊界在哪里;如何嚴控土地的城鎮化;中國如何擁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職業農民……
澆灌漿水、防治病蟲、準備收獲……眼下,在我國小麥主產區,夏糧生產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農業氣象專家預測,如果后期天氣正常,我國夏糧將再獲豐收。
在高起點、高基數上,如果夏糧再獲豐收,將迎來可喜的“十連增”。糧食連年增產,令人振奮。然而,許多人也開始擔心:實現連續增產后,我國糧食還有增產后勁嗎,增產的空間又在哪里?在城鎮化發展加速推進的過程中,大量農村青壯勞動力涌入城市,“空心化”的農村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1、農村“空心化”漸顯:散戶緣何不愿種糧?
最近幾年,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塘下村種田人越來越少。“全村一共430多戶,2003年村里還有一半農民在種田,現在只有120戶種了,還多是村干部、小組長和老人,40歲以下的人種糧積極性幾乎為零。”村支書劉學澤說。散戶為什么不愿種糧?劉學澤說,這幾年糧食連年豐收,但糧價漲幅遠不及種地成本漲得快。現在和以前比,每畝地用肥增了70元,用種增了40元,加上機耕等各種費用,每畝投入從原來的220元漲到現在的400元左右。雖然種地成本翻番,但糧食產量增加不多,每畝五六百元的收入只抵上打工三四天掙的錢,真是“辛辛苦苦忙一年,不抵一月打工錢”。
目前,像塘下村這樣的村莊在我國十分常見。于是,每年開春,我們往往看到這樣的場景:婦女、老人在田間揮汗勞作,兒童在旁邊玩耍。
這幅畫面襯托出的是中國農村的現實,青壯年勞力奔向城市里的工廠,農業生產只好由婦女、兒童、老人來承擔。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