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毒淀粉風波持續發酵,懷疑問題出在臺灣臺南“和美工業原料行”,將原料賣給協奇食品,協奇再轉售給食品商,一年來流入市面8噸多;由于協奇無法完整交代流向,高雄市府已將協奇劉姓負責人移檢方偵辦。
臺灣“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20日表示,可評估是否設立毒淀粉受害特別門診,他也允諾3天內全面追查順丁烯二酸的原料及產品流向。
經過毒淀粉事件,很多加工品已經被染上一層陰影,因為淀粉加工品多半來自工廠,在成本與制作人力的考慮下,要回到過去傳統方式猶如緣木求魚,只能看業者良心。傳統的人工粄條(粄條是流行于華南、粵東、臺灣地區的客家美食)比較厚,但也容易斷,經過長時間烹煮會慢慢糊掉;但工廠制作的粄條比較薄,口感彈牙中又帶了一點脆感。
現在年輕人早已無法分辨傳統粄條與機器制作的粄條的差異,也使得“貨真價實”的辨識度難度高,讓廠商有游走的空間。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