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持續至今的壞天氣,不僅使東北玉米整體質量下降,還耽誤了今年的春播。盡管權威部門公布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但東北地區種植面積依然具有不確定性。同時,今年新玉米上市時間如果推遲,可能引起供應緊缺導致價格不穩。
5月中旬是玉米發芽成長的季節,但在黑龍江東北部區域,部分去年本應該收獲的玉米卻還在田地中,秋收和春種合二為一了。
去年8月份持續至今的壞天氣,不僅使東北玉米整體質量下降,還耽誤了今年的春播。盡管權威部門公布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但東北地區種植面積依然具有不確定性。而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cngoic)則預計,2013-2014年度國內的玉米供應處緊平衡狀態。
秋收困境
黑龍江鶴崗市蘿北縣境內的鄉間公路上不時出現一堆堆玉米,有些玉米已經變質。
田野中顯得比較雜亂,有些人還在掰玉米,玉米或是一堆堆放在地里,或是裝在一排排豎立著的pvc袋子里。由于地多人少,基本難見人影。
5月9日,在延軍農場17連3號地,證券時報記者覓得一戶正在收割的農場職工,這家人告訴記者,今年“頭都懵了”,不知如何是好。一坰地(15畝)的投入大約為1萬元,產量不到6噸,只能賣9600元。延軍農場位于蘿北縣北部,土地肥沃,是1958年開始開墾的北大荒(600598,股吧)的一部分。
由于他只種了9坰地,而且沒有倒伏,所以損失相比而言還算較少的,不過外雇人工比較貴,要靠自家人力。據了解,當地從哈爾濱、吉林等地拉來不少季節工。但由于人力需求量比較大,雇人收玉米的成本達140元/天,即使如此也比不上水稻插秧的工錢,插秧一天可以賺超過300元。
農場職工的損失并不算大,當地有些倒伏而且地處低洼地帶的玉米,由于不能及時收割而泡在水中并產生質變,只能賣給酒精廠,價格只有0.4元/斤。
往年收割機收割后地里剩下的玉米不到總產量的5%,但今年由于倒伏,玉米掉在地里占總產量的3-7成。往年一坰地的收割成本是700多元,今年人力成本則超過1700元,有些職工算一下賬,干脆不要那些倒在地里的變質玉米了。
來源:證券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