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榆中縣新營鄉羅景村楊家坪社的村民桑蓉正在為自家的菜花培育第二茬苗子。桑蓉今年種了9畝冷涼型蔬菜,她告訴記者:“我現在抓緊在地邊育苗,等6月份第一茬菜花賣了,我在地外的苗子也長大了。這樣的錯茬,我一年就能種5茬菜了。”
近年來,榆中縣依托南部二陰山區獨特的氣候條件,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蘭州高原夏菜”品牌為主的冷涼型蔬菜。冷涼型蔬菜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也是群眾增收最快、農民得實惠最多的支柱產業。從單一品種到多品種、從年一茬到年5茬,榆中縣冷涼型綠色蔬菜已經步入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生產格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榆中南部二陰山區獨特的自然氣候和環境條件,非常適合發展有機新特蔬菜,而新特蔬菜產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近兩年來,榆中縣農業技術人員通過引進試種紫菜花、金黃菜花、寶塔菜花、綠菜花、苦苣、紫甘藍、水果蘿卜、青梗松花菜等特色蔬菜新品種取得成功,在新營鄉紅土坡村建立了新特菜試驗示范展示園,立足于市場實現自己區域優勢的可持續發展,開發新型蔬菜,種植名、優、特、新蔬菜,營養保健蔬菜等來打開市場,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根據市場需要,實現有計劃的生產,并突出特色品種,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來增加山區農民經濟收入。同時,榆中縣結合缺水干旱的自然條件,在二陰山區推廣的旱作蔬菜技術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旱作蔬菜全膜雙壟三溝集雨栽培新技術不僅帶動了南山二陰蔬菜的發展,在技術上突破了產品收獲上市時間以及自然降水規律,蔬菜種植中的海拔高度界限,種植面積和區域也在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科技部門在二陰地區大力發展引導種植冷涼型蔬菜的同時,利用科技手段引進有市場發展前景的蔬菜新品種。同時又全方位培訓農民,使新技術極大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種植海拔高度,擴大蔬菜種植面積。”榆中縣農技人員告訴記者,到現在每年種5茬冷涼型蔬菜成倍地擴大了種植面積,切實地解決了二陰地區多年存在的水地少、山旱地多,蔬菜發展不平衡的突出問題。
據悉,2013年新營鄉全鄉冷涼型蔬菜種植面積為1.5萬畝,主要品種為菜花,榆中全縣冷涼型蔬菜面積將達到5萬畝,按照目前的菜價走勢,畝產可能超過10000元。(青梅)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