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線考察團從綏化市出發一路向北,考察了綏化北部及北安部分地區的春播情況。綏化以北部分地區受前期不利天氣影響,玉米遲遲無法播種,部分農民不得不改種大豆,因此大豆的種植面積較去年有所增加。
綏化市北林區張維鎮民祥村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大豆集散地,每年銷售大豆50萬噸。在這里記者看到,道路兩旁分布著不少大豆貿易企業。村主任孫德山說,全村有兩萬多畝農田,曾是大豆的傳統種植區,但由于近年來豆價不給力,種植收益不及玉米,農民普遍已改種玉米。“今春以來由于田地偏澇,玉米一直種不上,去年種玉米的地有些又改種大豆了”。此外,民祥村地勢較低,有些地塊適合種水稻,而且種水稻的收益也要高于玉米。如果種水稻,每坰地凈收益可達到1萬元。目前他們已經爭取到政府資金支持,準備將200坰地“旱改水”。
綏化北部的海倫市也存在著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此消彼長的情況。據當地的大豆貿易商陳英健介紹,今年海倫的大豆種子賣得很快,而玉米種子卻賣不出去,有不少經銷商因此賠錢。他認為這主要因為前期天氣影響,大型機械一直無法下田,玉米遲遲不能播種,部分地區甚至錯過了播種時機,使大豆種植“被動”增加。據他了解,目前當地大豆和玉米已基本播種完畢,今年玉米面積在200萬畝左右,比去年減少了50萬畝,減少的這部分主要是改種大豆,大豆總面積約為150萬畝。
“根據往年經驗,我們這里一般會在每年的5月5日前種完玉米,在5月10前種完大豆,但今年卻都向后延后了半個月。”在黑龍江北安管理局的紅星農場,副場長王文富向考察團介紹說,紅星農場有41萬畝農田,今年玉米播種也受到前期天氣影響而推遲,農場的大豆種植面積則增長了20%,已基本與玉米持平,而正常年份玉米面積要占到三分之二。“現在玉米播種已經完成,大豆播種了50%,那些尚未開始耕種的地都是要種大豆的。”據他了解,今年綏化以北地區都存在著“玉米減、大豆增”種植格局。
“雖然農場包地職工從追求效益最大化角度的考慮,更愿意種植玉米,但現在種玉米,后期面臨的天氣風險就很大了。”王文富說,農場種植的玉米品種比較單一,從2009年開始就一直是“德美亞”。這一品種如果在每年的5月20日前如果還不能種上,就只能改種大豆了,因為這些地區不具備“旱改水”種稻子的條件。(期貨日報)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