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大棚里有紅艷艷的草莓,這里的池塘里有肥碩的大魚,每到周末,都有十來撥的合肥市民攜家帶口到長豐縣崗集鎮青峰嶺村來游玩,或者采摘草莓,或者享受垂釣之樂,同時吃到地道的農家大鍋飯,體驗一把輕松愉快的農村生活。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支持一名大學生返鄉創業。
草莓采摘已進入尾聲,王勝正在查看自己的草莓大棚
家住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青峰嶺村的王勝大學畢業后,卻毅然返回當起了農民,不僅在廣闊天地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還擔負起了贍養父母的責任,將來還要帶領周邊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1991年出生的王勝,瘦弱的身材,皮膚被曬得黝黑,顯得比同齡人要老成一些。父親由于生病不能下地干農活,母親也患有先天性疾病,王勝從懂事的那天起,就一直是家里的小頂梁柱。
2010年,王勝從銅陵學院畢業,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找工作時,叔叔的一席話打斷了他的城市就業夢。叔叔找他談話說,人要認準自己的優勢,做自己喜歡的事。王勝考慮到自己一直生長在農村,從小不但耳濡目染農業生產,家里更是有幾十畝耕地。如若回到農村做個新時代的新農民,不但可以更好地照顧身體不好的父母親以及患病的叔叔嬸嬸,更有可能帶動家鄉群眾共同致富,這不正是自己心存多年的夢想嗎?在回歸農村還是進軍城市的思想交鋒中,王勝最后還是放棄了自己的想法,選擇了返鄉創業。
2010年夏天,兩手空空、身無分文的王勝挨家挨戶地游說鄉鄰,讓他承包村里的40畝魚塘。老人們望著這個滿臉還是稚氣的娃子好言相勸,擔心他如果養魚到頭來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而,拗不過王勝的執著,鄉親們同意了他的請求,并允諾他先養殖后兌現承包費。
在叔叔的支持下,2010年深秋,王勝精心選擇的草魚、鳊魚苗入塘了。然而,由于缺乏經驗,2011年5月魚苗大面積死亡。王勝聯系水產專家,終于轉危為安,當年魚塘實現了4萬元的純收益,給他帶來了發展的“第一桶金”。第二年在原有魚塘的周圍,王勝又新擴了3個魚塘,養殖總面積達到110畝,并利用了合肥近郊的區位優勢,開展休閑垂釣。
“瞧,這些老繭就是干農活的結果。粗糙得都不敢拉女朋友的手。”王勝靦腆地伸出自己的那雙手,這雙手上有黃色的老繭。
來源:合肥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