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邵武市張厝鄉祝嶺村謝坑自然村的一片茶山上,茶農們正在忙著除草、施肥、培土。
“自從有了合作社,這里越來越有生機了。”一名正在干活的茶農告訴筆者,這片茶山屬于洋半天高山云霧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這里干活的都是當地的村民,他們既是合作社的社員,也是合作社的員工。
謝坑是個僅有26戶110多人的小村莊,現在居住在此的人越來越少,且多為老年人,勞動力僅有七、八人。多年來,絕大多數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經商,加上村里的梯田分布在山坡上,田塊小、肥力差,耕種投入大而收成少,因此村民種地的積極性很低,有些田地甚至都荒了。
謝坑所處的祝嶺村,是邵武的高海拔山區,自然環境優越,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村內有一處名叫“洋半天”的山區,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態區域。正因為擁有良好生態環境,造就了當地數百畝散落在毛竹林中的高品質野生茶,并且在兩岸茶博會斗茶賽中獲得金獎。許多客商慕名前來收購,倍受熱捧的野生茶價格水漲船高,不少村民因此獲得收益。
去年6月,下派村支書記李強來到村里,通過深入調研分析后認為,村民種地勞力少、積極性低,而當地生態環境又十分適合種茶,茶葉采摘、加工等許多環節,年紀不大的老人也可以參與,發展茶葉種植符合當地實際,是一條能讓村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在村里的引導下,2012年下半年,圍繞著打造“洋半天”茶葉品牌,謝坑村民熊光武帶領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把全村360多畝地集中在一起,由村民入股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發展高山茶產業。與此同時,村里積極與農業、水利部門對接,在種苗供應、技術指導、山地水利等方面,爭取到許多扶持。
村主任熊光華介紹,外出務工經商的村民,人在外頭耕田種地自然是力不從心,而村里幾百畝田地卻因為勞動力不足,產出極低。成立合作社統一種茶葉,解決了這一困境,做到打工種地兩不誤,不管是住家還是外出的村民,都十分歡迎。
“祝嶺的其它自然村,也存在像謝坑這樣類似的情況,整個祝嶺村共1900多人口,外出務工經商的就達1200多人。”李強告訴筆者,正因為這種形式,加上種植茶葉前景看好,附近的幾個自然村20多戶村民也加入到合作社,并增加土地面積300多畝,祝嶺村的茶葉種植面積將在逐步發展擴大。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