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賺錢,買房落戶,這曾是富陽洞橋鎮朱楚華心中的“城市三部曲”。10多年在城市打拼,為他贏得了“蔬菜大王”的稱號。然而,對朱楚華來說,故事才剛開始。
“城市固然有機會,鄉下卻有另一番天地。”2011年,朱楚華離開杭城,回到小山村,嘗試生活的另一種可能。他一口氣承包下多個山頭的復墾土地,每日奔走在山頭之間。年過五旬的他,準備“再大干一場”。
拓路、墾地、開荒、種菜,同樣是種地,熟諳蔬菜市場之道的他,卻種出了不一樣的未來。更讓朱楚華欣喜的是,家鄉因為他的歸來,漸漸起了變化。
別離的,是迷蒙的城里月光
從富陽洞橋鎮中心出發,面包車載著我們從國道走到村道,再走到坑坑洼洼的機耕路。繞著大山一路盤旋而上,顛簸近40分鐘,車子才在山頂的一片空地前停下。朱楚華興奮地跳下車說:“下車嘍,我們到了!”
眼前是一片梯田,收割好的油菜秸稈,堆放在田頭,我們仿佛聞到了一股清冽的油香。這是朱楚華今年試種的80畝油菜,卻并不簡單:“這可不是一般的油菜,油菜籽早被杭州市種子公司預定,明年就是杭州地區的油菜種苗。”
2011年回鄉至今,朱楚華先后承包下洞橋鎮400多畝高山土地,是當地高山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農戶。但這條“回鄉”路,走得并沒有現在看起來那么清晰。
上世紀90年代,朱楚華把生活的目標牢牢鎖定在城市。他和其他兩位老鄉來到杭城,開始販銷蔬菜。每年7月到11月,瞅準本地蔬菜供應短缺的商機,三個人輪流跑到海南、蘭州等地,販銷蔬菜到杭州,賺取利差。
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最好的犒賞,從最早的艮山門蔬菜市場,再到三里亭蔬菜批發市場,一個40多平方米的鋪位,年銷售超過2500萬元,也贏得了“蔬菜大王”的稱號。
生意穩定后,朱楚華索性鼓動兒子、兒媳進城,又在三里亭市場附近租下120多平方米的房子,開起小飯館。兩代人,雙管齊下,邊忙蔬菜販銷,邊張羅飯館生意,每年幾十萬元收入,好不滋味。艱苦打拼近十年,在杭城買房落戶,已近在咫尺。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