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下旬,是大蒜集中收獲上市的時間。今年,隨著低價新蒜入市、庫存蒜來不及出清,大蒜價格一路下行,曾經的“蒜你狠”如今成了“蒜你賤”。而隨著大蒜市場越來越資本化,市場上圍繞著大蒜庫存出現了各種版本的消息,真假難辨,讓蒜農和蒜商們無所適從。
一畝地只掙1000多
根據主要大蒜產地,山東省金鄉縣農業局的統計數據,2013年鮮蒜開始收獲后,收購商不多,價格低迷。鮮蒜價格從1.30元/斤下降到0.70元至0.90元每斤,個別鎮(街)降到了0.50元/斤,而去年這個價格最少也在2.7元至2.8元。
對大多數蒜商和蒜農來說,這是一個已經“崩盤”的價格。蒜農陳敬業昨天才終于賣掉了他的一車蒜。“不到七毛就賣了,一車蒜才掙兩三百塊。”據陳敬業介紹,這樣的收入還不如搬蒜的勞力賺的多,“扛一天麻袋還能賺三百呢。”
陳敬業告訴記者,自己家里種了十畝大蒜,一畝地大約能產3500斤,而按照今年的收購價,一畝地只能掙一千來塊錢。而去年鮮蒜價高的時候,僅靠賣蒜就能掙接近十萬元。“去年賺了不少,今年又還回去了。”
蒜價的崩盤也體現在北京市場。“才賣一塊五!”消費者焦女士也不禁感嘆今年的蒜真便宜。
庫存假消息滿天飛
如今,大蒜市場已經越來越資本化,大蒜被當作“準期貨”炒作已不是新鮮事,“賭蒜”的心態也十分常見。在這種環境下,各方為了自己的利益散布的信息真假難辨,為市場帶來很大困擾。
據金鄉蒜商趙有利介紹,現在金鄉市面光手機報就有近十份,每天向大家發送各種市場信息。但有些信息發布者為自身利益而發布假信息,魚龍混雜之下,連真實信息也變得沒有了價值。
在這些信息中,最多的是對大蒜庫存量的解讀。僅在最近幾天,就已經出現了十幾種說法。有的說庫存已經出清了八九成,有的說還有一半舊蒜沒賣出去,有的說庫存還有十萬噸上下,有的卻說還有十五六萬噸。由于庫存弄不清楚,新蒜、舊蒜的價格根本定不下來,市場也陷入僵持。
蒜商呼吁建信息平臺
來源:北京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