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再度提升產品安全標準,近日,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禮聘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玉奎作為公司高級科技顧問,廈茶總經理王貴卿為張玉奎院士頒發了聘任書。
素來重視食品安全的廈茶,在農殘檢測上早已是國內權威;廈茶的“海堤”產品遠銷歐盟、日本等國,安全、質量標準也高于歐盟、日本標準。此次禮聘中科院院士張玉奎,廈茶旨在向權威人士取經,希望通過專業指導,再度提升廈茶食品安全把控新高度。
廈茶食品安全標準就是國際高標準
在禮聘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玉奎表示,廈茶的安全生產標準已達到歐盟標準,而目前,歐盟標準在國際上屬最高要求,因此,可以說,廈茶已是達到了國際的高水平。
“日本、歐盟對茶葉安全的檢驗要求非常嚴格的,只要有一片茶葉不合格,就可能失去整個市場。”廈茶總經理王貴卿表示,但在他看來,日本、歐洲市場的嚴格要求并不是“綠色貿易壁壘”,而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體現。
張玉奎院士十分贊賞廈茶對于食品安全態度的嚴謹,并表示將會運用數據分析的專長,協助廈茶再度提高安全、質量標準。
“海堤”安全產業鏈牢不可破
從2003年起,王貴卿帶領團隊樹立了從茶園建立追蹤體系,提升產品質量及安全,逐步完善了從基地建設、原料采購、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各環節的“食品安全產業鏈”。
每年,廈茶均邀請日本茶葉專家、農林大學相關專家,以及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檢驗專家對簽約茶農進行“茶葉衛生安全工作會議”的培訓,覆蓋范圍至省內武夷山、建甌、安溪、貴州、云南等地的茶園基地。
通過六年的培訓,2009年后,省內各地茶農也逐漸形成共識,即送到廈茶的茶,一定要符合標準。
當日本要求10項檢測標準,歐盟要求15項檢測標準時,廈茶已達到45項。“在國內還未啟動"食品安全"機制時,我們已經未雨綢繆了。”王貴卿告訴記者。
目前,廈茶的每一批茶葉從茶園,再到送茶廠需經過小樣、大樣檢測,甚至于生產完成后,還要再檢測一次。“可以說,不符合安全、質量標準茶葉的"漏網率"幾乎為零。”王貴卿說道。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