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著茶香長大,到名茶產地打工,一心想讓家鄉的茶葉走出山溝溝
近日,巫山縣福田鎮段家村,陽光明媚,茶樹掩映,滴綠溢翠,一群提籃背簍的女人,正在山頭采茶。纖手上下舞動,茶尖新苗飛落,時有細語飄過耳畔,神韻悠然。
"只采一葉一芽,千萬別傷了茶樹!""茶葉不能一直堆在籃子里,壓"死"就不值錢了……"陣陣茶葉清香中,一位年輕男子現場上起課來,門道不少。
年輕男子名叫譚天金,一個花光積蓄、一心想讓家鄉的茶葉走出山溝溝、做夢都想要打造"鐵觀音級本地茶葉品牌"的人。
茶園夢
段家村的砂土土質、中高海拔氣候適合茶樹生長。年幼時,每年采茶季節,譚天金隨家人上山采茶,回家制茶,然后坐下品新茶,樂在其中。久而久之,"建一個茶園、開一個茶廠",成了他認定長大以后要做的事情。當時,段家村家家種茶,自產自銷,漸漸在巫山有了小名氣。
種茶成為村民收入一大來源,但由于規模小,經營上又乏善可陳,茶葉產量總是上不去,效益也高不起來。
譚天金告訴記者,10年前,這里的茶葉只能賣50元一斤,茶園一畝年收入不足300元。
茶葉緣
1997年,18歲的譚天金與村里許多年輕人一道,外出闖世界。或許跟茶葉真的有緣,他落腳的地方是福建一個全國著名的茶葉產地。譚天金決定到當地一家最大的茶葉廠打工,收入不高,但譚天金卻割舍不了喝茶的習慣。十幾年下來,鐵觀音、大紅袍等名茶,他一一品鑒個夠。
"我們老家的茶不比這些名茶差!"這是譚天金"閱茶無數"后的一大發現。細究起來,這一結論中不無感情成分,但譚天金卻因此難掩激動的心情:回家種茶,說不定也能種出和鐵觀音一樣的好茶!
"茶園夢"清晰起來。譚天金開始認真關注福建茶產業發展情況,一有時間便跑到茶產地偷偷學習技術和門道。
2010年底,譚天金帶著30萬元打工的積蓄,雄心勃勃回到老家段家村,他要大展拳腳,帶領村民實現自己的"名茶夢"。
創業難
譚天金知道,要打造茶葉品牌,規模小了不現實,而要大面積建設自有茶園,耗資巨大,這無異于天方夜譚。惟一途徑是自己種茶,同時發動村民一道規模種植。
擺在譚天金面前的麻煩事一大堆:村里茶園分散各處、上茶山的道路不通、茶園灌溉水源不足、茶樹品質老化。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