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多年“狼來了”之后,農業的災害天氣似乎是真的來了。
今年,在中國北方,3月的“倒春寒”、4月的“氣溫過山車”以及如今的雷雨冰雹等頻繁而至,南方亦旱魃襲擊。
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新西蘭遭遇70年來最嚴重干旱、連續干旱致使美國糧食作物春季長勢堪憂等消息的相繼而來也再次宣告,國際市場上,也從來不缺乏災害天氣作祟的身影。事實上,在過去長達10年的時間內,災害天氣的出現與資本惡炒的相互推動中,全球糧價暴漲陰翳一直存在。而這期間,也一直存在一個“天氣——產量下降——價格上漲——惡化通脹”的既定邏輯。參照上述邏輯,并不平靜的2013年全球糧食市場,難道也在所難免?
天氣,還是天氣!
5月19日晚間,淄博,雷雨、冰雹相“偕”而至。張店、周村等不少區縣麥田的小麥大面積倒伏。
盡管對此,各方并未有明確說法,但發生在“5月農作物成長關鍵期”的災害天氣還是讓基本“靠天吃飯”的農戶們的心驟然縮緊。
而此前,在北方,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春天以來,僅大規模的寒流來襲不下4次,其中以3月的“倒春寒”、4月的“氣溫過山車”最具代表。
而在南方,災害天氣同樣作祟,云南等地旱魃肆虐。
在國內,一種相對普遍的觀點認為,上述災害天氣的頻繁來襲讓中國農業上空的陰云不斷堆積,尤其是發生在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夏糧主產區的凍害。
卓創、生意社、鄭麥等機構表示,國內小麥、桃子、葡萄等農產品的減產已成定局,“部分省份的一些品種的小麥,特別是早熟小麥,甚至顆粒絕收。”
與此同時,在對河南,山東淄博、濱州等糧食種植戶的采訪中,類似于“10年未遇”的說法多次出現。
來源:魯中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