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五項措施,通過加強三個環節”的監管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工作。對于嬰幼兒來說,就是六一最好的禮物。
清理源頭產業升級
問題:奶源散、收購亂、加工企業小是導致嬰幼兒奶粉質量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乳業生產整個產業鏈的運營和把控是全球乳業同行所關注的焦點,中國乳制品行業的發展需要在這方面更進一步,通過對產業鏈的把控,從根源上提升乳品質量和消費者的滿意度。
國務院提出:要求開展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專項行動。加強源頭監管,嚴把準入門檻,全面清理和規范嬰幼兒奶粉原料供應商和生產經營企業,堅決取締不合格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輛,堅決淘汰不符合許可條件的企業。再制定相關政策,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鼓勵支持嬰幼兒奶粉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產業規范化、規?;F代化發展。
全程追溯監督企業
問題:現在市場上奶粉品牌和產品種類繁多,消費者之所以選擇購買品牌奶粉,但事實卻總是讓消費者大跌眼鏡,不論什么大牌產品屢次出現問題,售后服務無濟于事,長此以往,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和信任就會受到打擊和動搖。沒有第三方權威檢測卻堅稱自己沒有問題以及對問題不了了之的態度不僅會傷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損害經銷商等合作伙伴的利益,這樣的做法還會暴露企業內部監管的缺失和道德的淪喪。
國務院提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采用電子監管碼等手段監管嬰幼兒奶粉,做到全程可追溯。同時,加快制定網上銷售嬰幼兒奶粉的監管制度。加強進口嬰幼兒奶粉質量監管。
電子監管碼相當于商品的“身份證”,目前已在基本藥物中普遍使用。有了這個“身份證”,消費者和監管部門可以很容易地查詢到商品的名稱、生產企業、規格、批號、批準文號、有效期、流向等各種信息,對商品生產、流通、使用進行全程監控。
在用電子監管碼實行全程追溯的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監督企業落實原料收購質量把關、嬰幼兒奶粉出廠全項目批批檢驗,建立嬰幼兒奶粉的配方和標簽備案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嚴懲重處違法違規行為。
標準建設強化檢測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