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滾滾,夏收正酣。
5月22日,河南省唐河縣上屯鎮丁崗村。種糧大戶丁懷中坐在樹蔭下,看穿梭往來的大型收割機把上千畝金色的麥浪切割開來、吞噬下去,吐出金燦燦的麥子。
“今年麥子歷年最好,俺這1300畝畝產至少有1200斤,今年有的賺了!”丁懷中抓了一把籽粒飽滿的麥子,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
唐河夏糧生產連續十年持續增長,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12年首次被推薦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糧食總產連續八年突破10億公斤,今年實現“階梯式遞增”已成定局。
“‘三化’協調,農業奠基。農業之本,糧食為先。探索不以犧牲糧食和農業為代價的新型‘三化’協調發展之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首要責任。”唐河縣委書記劉明杰說,“唐河夏糧生產實現十連增,就是傾力打造糧食核心產區、恪守穩糧增糧職責的體現。”
麥收時節,筆者走進唐河,探訪一個產糧大縣“階梯式遞增”之路。
“耕地紅線”之外:連年遞增的糧食面積
嚴防死守“耕地紅線”,是穩糧增糧的“基本底線”。然而在唐河,“糧田紅線”不僅沒有被碰觸和逾越,十年間糧食面積反而以近十萬畝的規模連年遞增。
唐河農業部門的統計數字表明:小麥種植面積由2003年的170萬畝已增加到今年的219萬畝。
縣長康連星告訴筆者:“為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唐河縣委、縣政府作出規定——所有土地使用都不得以損害或影響糧食生產為前提。全縣上下嚴守國家基本農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和糧田穩步擴張。”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