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時起,煙臺正式進入伏季休漁期,這是我國黃渤海海域實行伏季休漁的第19個年頭。自6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進入伏季休漁期。根據各縣市區漁政監督站反饋的信息,截至昨日下午4時,全市5600余艘捕撈漁船,全部進港停靠,正式開始伏季休漁。今年煙臺再出重拳,在原有基礎上出臺了史上最嚴格的伏季休漁制度。
昨日凌晨4時,天還沒亮,在萊州灣停泊漁船最多的漁港碼頭———三山島漁港早已是燈火通明,一艘艘出海歸來的漁船陸續靠港。對不少漁船來說,此次歸來是漁民們伏季休漁前的最后一網,因為在12時,他們的漁船必須要停港、靠岸、封網。
漁民施錦留是土生土長的海邊人,有著30年的出海打漁經驗,昨天凌晨,他家的大馬力漁船第一個停靠碼頭。他告訴記者,每次出海也就能保個本錢。
在施錦留看來,今年春天由于氣溫偏低,海里漁業資源情況不太樂觀,他們每次出海就像是在賭博。這次,他們跑出了一百多海里,在外面停留了7天,這一船大概能賣個3萬元左右,刨除成本2萬多塊,一趟下來只能掙個幾千元。記者注意到,這一船最貴的要屬偏口魚和梭子蟹了,但數量都不太多。當地漁民告訴記者,現在正是魚兒產卵的季節,魚類很少,主要還是爬蝦和貝類海鮮較多,因此一些小馬力漁船早已不出海了,都在等待休漁結束才出海,現在只有像施錦留這樣的大馬力漁船,才堅持到最后一刻。
休漁就是養海養魚,漁民舉雙手贊成
施海平是施錦留唯一的兒子,今年26歲,現在子承父業,當上了船長,這船海鮮就是由他帶著5個工人出海捕撈回來的。
“祖祖輩輩都干這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里的資源保護好的話,我們也有利潤,下一輩子也可以繼續干。”施海平說,村里許多家庭和他家一樣,子承父業出海捕魚。面對這個讓他們“喜憂參半”的大海,他們將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每年的伏季休漁上,希望漁業資源能恢復,他們能夠增收。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