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由白背飛虱傳播的水稻病毒病,具有突發性、流行擴散快、監測防控難、為害損失大等特點,一旦發病就會對水稻造成嚴重影響。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主要在中晚稻發生,防治稻飛虱的發生是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關鍵措施。為此,弋陽縣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趁早打響“防病蟲、奪豐收”的攻堅戰。一是弋陽縣農業病蟲災害防控指揮部印發《關于加強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發放各鄉鎮、農技綜合站,以引起高度重視。二是廣泛宣傳,通過張貼宣傳圖、電視、短信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稻飛虱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生防治信息,將防控措施宣傳到鄉鎮、村、組及農戶,實施“壓前控后”防治策略。三是做好監測和預警,準確掌握田間病蟲發生動態,做好蟲病情會商,及時發布預警,為防治提供依據。四是確保中稻、晚稻秧田的稻飛虱防治,抓好秧田防治關。(1)秧田宜選擇遠離病田,提倡集中連片育秧。(2)藥劑浸種或拌種。用10%吡蟲啉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浸種12小時;或在種子催芽露白后按每公斤雜交稻種子用10%吡蟲啉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克,先與少量細土或谷糠拌勻,再均勻拌種后播種。(3)秧田施藥。在秧苗一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期噴施一次2%的寧南霉素加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和10%的醚菊酯懸浮劑防治稻飛虱,秧苗移栽前3~5天再施一次送嫁藥,最大限度減少秧田感病。 來源:江西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