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兩夏作物收獲的季節,為了騰地方,不少農民開始拋售去年的秋糧,但品質不高造成了有價無市的局面,這種糧農惜售、糧企難購的情況在我縣日益嚴重。近期,筆者走訪京山主產鎮村,發現一方面部分農民種植普通中稻豐產后,卻待價而沽觀望情緒濃厚,是增產“脹破肚”;另一方面糧企需求大量優質稻,適應市場所需淘汰普通中稻,是胃好“吃不飽”。當下糧食市場猶如“冰火”兩重天——
品種多優質難,惜售難購皆因種難求
人們常說“優質優價”,優良的品種是優價的第一步。但紛繁的種子市場,往往讓農民無從下手,進而造成農民有糧賣不出價、企業有錢收不到糧的困境。
京山是全國產糧大縣,糧食復種指數達130余萬畝,糧食產量更是年年突破新高,達到現在的60萬噸。歷來是水稻種子的主戰場,市場銷售空前火暴。
縱觀京山種子市場,可用一個“雜”字形容。一是種子推薦會頻繁開展,全國各地主要種子生產企業、經銷企業每到年底都集中開展活動,推銷各自的產品;二是種子銷售代理多,從縣城到鄉鎮,甚至到村便利店,都有各種種子的代理商。
“沒有100個,也有80個,京山種子市場讓人看不透。”縣農業局種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搶灘京山市場一直是種子企業的首選,全縣有經審定的種子品牌近百個。
這位負責人表示,從整個市場來看,糧食種子市場多、亂、雜,品種萬象。這都源于過去我國糧食種植延續下來的一個概念:產量越高,收入越高。產量高的糧食種子成為農民當然的選擇。農民購種基本上就是聽介紹、看包裝,抗病蟲、產量高就購買。
4月初,筆者在位于羅店鎮中心街道的一家種子農藥門市部看到,門店的三面墻上張貼著各種種子宣傳畫,店內及貨架上各類顏色包裝的袋裝水稻種子令人眼花繚亂。據店主介紹,他在這里經營農資有10多年了,水稻品種從原來的僅有一兩個主打品種,到現在經營的品種已經過百種了。
國家規定,只有經過審定的品種才能進入市場。而在京山市場上經營的水稻種子,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審定,很多品種中文加英文互相串在一起,讓農民霧里看花,就是買了有時甚至都記不清楚名稱。
來源:湖北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