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海帶是我從福建引進試養的,比較成功,200多畝海面預計能收割18萬多公斤鮮海帶。”5月30日,在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弘馬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海帶養殖基地,筆者見到了正在收割海帶的養殖戶葉表利。今年的海帶收成好,讓葉表利欣喜不已。
在葉表利的海帶養殖基地,海面上漂浮著一排排整齊的浮標,浮標下是一條條褐紅色的海帶,一派豐收的景象,漁民們正在忙著收割。
葉表利是三門縣鮑家村人,過去一直在大連、青島、威海等地販銷海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與海帶養殖戶打交道的機會,他也從中學到一些海帶養殖技術。
去年,葉表利看到山東一帶海帶市場非常暢銷,經濟效益很好,于是他也萌生了一個轉行養海帶的想法。“臺州三門海洋資源豐富,但養殖海帶還是空白,我想轉行養殖海帶。”葉表利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
去年8月,葉表利對三門縣海域進行了實地察看,并向該縣海洋與漁業局專家征求意見,“蛇蟠洋海域水質、潮流、深度都非常適合海帶養殖”,得到專家確認后,葉表利租賃了200多畝海面,購買了苗繩、浮標等材料,開始了養殖前的準備。
去年11月,葉表利從福建購買了海帶菌種,經過繁育后,放到了海水里試養,并成立了三門縣弘馬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
“海帶養殖省工省時省成本,是經濟效益比較高的水產品。”葉表利說。
在三門縣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經過半年的試養,葉表利的海帶獲得成功,長的有1.8米,5月中旬進入了收割季。
連日來,葉表利組織多位漁民抓緊收割、晾曬海帶。筆者在現場看到,一根根沉甸甸的海帶拉動繩索隨著海水漲落上下浮動,在水中若隱若現;一串串60多公斤的海帶被漁民們拉到了船上。
看著滿船的海帶,葉表利樂呵呵地說:“初步估計,200畝海面能收割18萬多公斤鮮海帶,按照7:1的比例,能曬成2.5萬公斤干海帶。若按批發價每公斤16元計算,這些海帶的總產值可達40萬元。”
海帶含有碘、鈣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具有降血壓等多種功效,被認為是上佳的保健食品,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今年我的海帶以銷售干海帶為主,在我收割前,山東、江蘇等地的客商就已經與我簽訂了訂購合同,銷路不成問題。”葉表利說。
成功的喜悅更增加了葉表利的信心。“我這些養殖設施能用七八年,下半年我準備再擴大養殖規模,發展到500畝;增加300多萬元投資,建造一個冷庫,建起一個海帶加工廠,通過加工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經濟效益。”對錯位發展、未來走產業一體化經營之路,葉表利頭腦中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規劃。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