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這個茶名,一言以蔽之,就是“出產于太平縣(現為黃山市黃山區)猴坑的綠茶之魁首”。近百年來,此茶名聲越叫越響。1915年,當其產量僅以百斤計時,即榮獲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1955年,產量只以千斤計時,又被中國茶葉公司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總產量上升到上百萬斤,“猴坑”牌太平猴魁還在中國(蕪湖)國際茶業博覽會上被業界公推為“茶王”。
上世紀50年代,太平猴魁屬特供品,不是普通人能喝到的。每逢茶季,省茶葉公司到產地征購新茶,封入鐵鈷,五一節前送達北京,節日當天用于招待國賓。到了2007年,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出訪俄羅斯,還將太平猴魁作為國禮,贈與普京總統。作為綠茶中最肥最大的品種,太平猴魁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故事。
正值采茶旺季,記者來到黃山,沿著一條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狹窄小道,直抵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猴坑,尋訪那已演繹百年的綠色傳奇。
見到全國最富的茶農
從黃山市中心的屯溪區前往黃山區,幾乎是繞著黃山風景區走了半圈。在我看來,黃山像是巨大綠毯上擺放的一塊巨型黃玉,而太平猴魁茶園就如掩藏在黃玉邊上的一塊塊綠色寶石。從黃山北門附近鉆進大山的一道皺褶,沿著一條澄澈的小溪徑直穿入山的深處,新修的水泥路剛好夠兩輛小車相會而過,來往的車輛川流不息,有本省的,也有外地的,顯然大多是為茶而來。
一條寬河擋住去路,河上剛修了橋,據說去年車至此還得改乘小船進山,現在可以乘車直抵猴坑村村口。一個多月前,該村還叫三合村,猴坑不過是該村的一個村民組。
到猴坑村民組還有五六公里路,那真不能稱作路,更像是硬生生在懸崖上鑿出來的一條棧道,勉強夠一輛微型面包車通行,最窄處,小面包車的外輪幾乎貼著崖壁轉動。幾輛這樣的車子由村里身手最敏捷的小伙子駕駛,出入的無論貴賓、小販,一律乘它而行。我坐在副駕駛位置上,車門外就是萬丈深淵,往下探視一眼,頓覺心跳加快,血沖腦門,趕快左顧而言他。遇到拐彎,年輕的司機拼命地按著喇叭。有車迎面而來,幸好已近村子,對方作了退讓。若在方才經過的急轉彎,兩車相遇,真不知他們該如何處理。
來源:黃山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