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在田里漚5到7天就能變成肥料,不僅解決了秸稈焚燒、降低環境污染的作用,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真是一舉幾得啊。”5月29日一大早,老河口市張集鎮油房灣村2組村民郭志抗,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將有秸稈腐熟劑撒施在自家5畝多剛收割的小麥秸稈上。
今年,老河口市在做好小麥、油菜搶收的同時,對15萬畝小麥實施秸稈還田,幫助農民增產增收。該市投入160多萬元,免費給農民發放秸稈腐熟劑,引導農民在秸稈收割后就地用機械粉碎還田,然后在田里撒施秸稈腐熟劑。
老河口市去年被省農業廳列為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縣市,今年重點是實施推廣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該市以張集鎮、李樓鎮、仙人渡鎮為重點,輻射帶動其他鄉鎮,基本實現全覆蓋,實施總面積15萬畝以上。項目區95%的小麥、油菜農作物秸稈用于還田,土壤有機質每千克提高0.5毫克,減少鉀肥用量15%以上,化肥用量畝平減少2-5公斤,畝平節本增效30元以上。通過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逐年提高項目區耕地地力、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和提高項目區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
該市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通過現場培訓、拉橫幅、貼標語、發布禁燒秸稈通告、發宣傳單、發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宣傳土壤有機質提升的重大意義及操作方法,召開村組干部動員會,把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的好處宣傳到家喻戶曉,普及秸稈腐熟劑應用知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目前發放宣傳單等技術資料24000余份,拉橫幅和貼標語120余條幅,召開各類技術培訓60余場次。
加強指導服務,辦好核心樣板。該市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對基層農技員、科技示范戶和廣大農民廣泛開展技術培訓,通過專題講座、示范引領、明白紙入戶等形式,明確秸稈腐熟劑的使用條件、使用量、施用時期以及施用方法等注意事項。核心示范區樣板做到“五有”,即有實施方案、有領導掛帥、有專人辦點、有化驗數據、有保障措施,使核心示范區腐熟劑施用面積達100%。同時,在核心示范區做好秸桿腐熟劑品種試驗,做好秸稈還田對比試驗,為全市土壤有機質提升工作的推廣應用積累好經驗,探索好模式。
來源:湖北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