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店口,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里發達的五金汽配產業,殊不知店口西何的楊梅以品種豐富、果肉鮮嫩多汁同樣久負盛名,引得一批批游客慕名而來。西何的楊梅種植基地就坐落在當地的鳳凰山上,還取了一個有趣的名字——鳳凰尾農業休閑園。
昨天,記者走進鳳凰尾農業休閑園,這里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相映成趣。總經理何兆君說,目前基地主要有40多畝黑炭梅、200多畝東櫆梅、100多畝白蒲梅,分早、中、晚三熟,采摘期從本月中旬到下月中旬長達一個月,產量近3萬公斤。
“現代農業發展只有與現代休閑觀光旅游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擴大產品知名度,提高附加值。”據何兆君介紹,今年他共投入250多萬元,實施休閑園改擴建工程,澆筑了1500米柏油路,游客乘坐中巴車或者私家車可直達楊梅基地;開挖水庫和溝渠,更新園內噴淋設備等。園內還擁有無公害蔬菜基地100多畝、龍蝦養殖場10多畝。一個集休閑健生、觀光旅游、住宿餐飲等為一體的現代休閑園正在形成。去年,鳳凰尾農業休閑園成功創建紹興市級楊梅精品園,今年省級楊梅精品園也著手創建。
楊梅是店口鎮亭涼樹下村西何自然村的傳統種植水果品種,上世紀90年代中期,身為高級農技師的何兆君在傳統的西何白楊梅品種基礎上,引進新品種和栽培技術,流轉承包了村里300畝荒廢山地,之后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并成立諸暨市西何楊梅專業合作社,注冊了“西何楊梅”商標。目前,鳳凰尾農業休閑園成了西何最大的楊梅特色產業基地,楊梅種植450多畝,年產值從10年前的30多萬元提高到現在的近200萬元。
楊梅如何產業化?何兆君表示,要在提高產量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市場推廣,吸引采摘游,探索楊梅深加工工藝,全方位開發鮮果、果干、果酒、果汁等系列產品。
對于即將到來的楊梅采摘時節,何兆君做好了準備,但楊梅采摘期短、易落地、保鮮難等問題仍然讓他犯難。“采摘過程中掉落地上的太多,采摘期天氣炎熱,運輸過程很容易變質。”何兆君利用干冰儲存、泡沫包裝箱包裝后,楊梅保鮮期能延長三四天。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