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把果園交給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只等年底分紅,進入盛果期一畝地年均收入2萬元左右;也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一天100元。如今,在山東煙臺棲霞市蛇窩泊鎮東院頭村格瑞特果品專業合作社,140戶果農搖身一變,成了“股東”,不用干活只享收益。
在格瑞特果品專業合作社建立的200畝蘋果生產基地,合作社領頭人林賢告訴記者,“今年起就可以長蘋果了,明年開始進入盛果期。我們的蘋果苗是青島農業大學多年研究的矮化自根砧高紡錘形苗木,種植模式采用國際先進栽培模式,2年掛果,4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畝產1萬斤左右,與果農的種植模式完全是兩個概念?!?/p>
“別看果園面積大,只需要6個人管理。”林賢說,果園管理全部是自動化機械作業,澆水、施肥、噴藥,全由機器代替。
如何保證收益?林賢介紹說,目前他們已通過多種途徑,與國內外多個大型超市建立起聯系,將來的有機蘋果直接“農超對接”,走高端市場化道路,還申請了品牌專利,“每斤蘋果最少賣5元,以畝年1萬斤計算,每畝地的產出效益可達五六萬元。”
對于每年的經營純利潤,合作社僅留5%作為運營需要,其余95%按土地入股比例分紅,預計果農的收益在70%左右。下一步,合作社打算采取成立農資、銷售、服務公司以及優先聘用社員入園工作等方式,增加群眾工資性收入,爭取到2020年,全村人均農民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