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衛生署"2月接獲問題淀粉舉報,卻到5月中才公布調查結果,有隱匿案情之嫌。"衛生署"昨天表示,事件起因是"衛生署"員工聽人提及獨門配方起疑,主動追查,絕無隱匿案情、拖延辦理、包庇廠商。
壹周刊報道,"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月7日第一次開會討論順丁烯二酸酐化制淀粉一事,卻到4月3日才檢出,并私下通知廠商將產品下架,4月24號嘉義檢調請求協助檢驗后,開第一次緊急會議,5月13日才公布調查結果。
"如果我吃案的話,現在怎么會爆這么大!"食藥局長康照洲說,這次查出問題淀粉并非接獲檢舉,而是2月初"衛署"員工聽聞可能有非法的"順丁烯己二酸"添加到淀粉中,"衛生署"就著手追查,后來查證為順丁烯二酸酐,并在3月15日草擬完成檢驗方法。
康照洲說,自3月中起,食藥局就開始抽查,共測試74件產品,5件可疑,4月函請地方衛生局追查這五項產品的源頭。
食藥局區管中心主任潘志寬說,衛生局調查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很多食品廠衛生局都走訪多次,才找出問題淀粉,例如訪查日正產品時,衛生局第一次去稽查并未查出順丁烯二酸,第二次再查時才驗出,可能與制造、包裝時的原料粉批次不同有關,追查時也有業者堅不吐實,衛生局只好又移請檢調辦理。
康照洲說,食藥局面對問題淀粉的態度是"除惡務盡",若在調查未完成前就先向媒體公布,涉案廠商聽到消息就會將問題原料藏起來,增加調查的困難。潘志寬也說,食藥局無法在未經證實前就公布問題產品,不但制造恐慌,也可能為此挨告。
食藥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從淀粉中萃取出順丁烯二酸是過去沒有過的經驗,因此摸索檢驗方法就耗費不少時間,且當時也無法確定驗出的是從包材中溶出、制造中產生的背景值或是惡意添加,這些問題都需要花時間厘清。
"衛生署"署長邱文達表示,昨日已裁示政風盡速調查,食藥局是否有行政疏失,并已要求局長站到第一線回答外界的質疑。
"綠委"出示資料質疑食藥局
來源:東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