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每一次調整都是進場的機會。m1309合約這波行情有可能達到3780~3800元/噸的區間。”職業投資者管洪志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采訪時表示。
庫存降低近月豆粕堅挺
近期,在商品市場整體疲弱的環境下,豆粕異軍突起,演繹出了一波兩個主力合約m1309、m1401的暴漲行情,兩周之內,兩個主力合約漲幅分別為5.82%、6.8%。
暴漲背后持倉量也被順勢帶起,各路資金入場博弈。數據顯示,豆粕各期貨合約的總持倉量從今年年初的約150萬手的水平,放大至309萬手,持倉量翻了一番。隨著端午小長假的來臨,投資者紛紛選擇獲利回吐,減倉規避長假風險,持倉量有所回落,最終持倉量減至254萬手。
從市場走勢來看,這波豆粕行情m1309合約先于m1401合約走強。4月初,m1309合約與m1401合約的價差僅為80元/噸,截至5月底,m1309則高于m1401合約近300元/噸。
9月合約的走強主要緣于現貨庫存的持續回落。雖然今年年初遭遇了禽流感事件,需求出現了環比下降,但是供需面一直處于偏緊狀態。
“3~5月份初步統計,豆粕消費量環比降了14%~16%。庫存降得更多,降了17%,港口地區主流企業的庫存不到40萬噸。”金石期貨研究所副所長高艷濱告訴記者,“庫存降得更多的原因是,去年12月到5月大豆到港比較少,很多工廠被迫停機、停產,因此豆粕產量也在降。此外,在春節以后的一段時間,豆粕出口是非常不錯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庫存降低。”
上海中期農產品分析師朱罡告訴記者,半年來國內一直在等待南美新作大豆到港,南美雖然產量大,但是由于物流限制一直沒有到港。而國內需求卻非常龐大,供應和需求結構上存在失衡,短期豆粕近月價格很高,形成反向市場,相對遠月合約偏弱。
豆粕強的另一個原因是油脂占企業收益比在下降,更多企業收入依靠豆粕。高艷濱告訴記者,豆粕占收入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1%,若企業想長期維持盈利狀態,還是要從豆粕獲得收益。從供需環境來看,豆油是消費負增長,庫存特別高,供應量很充足,而豆粕則相對偏緊,走勢偏強。
1月合約展開季節性行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