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龍鎮一家公司在加工收購回來的胡蘿卜
眼下正是胡蘿卜收獲季節,6月8日,記者從“中國胡蘿卜第一鎮”山東省壽光市化龍鎮獲悉,作為該鎮的主導產業,當地已形成了胡蘿卜種植、加工、銷售、出口鏈條。為搶占市場,不少胡蘿卜種植戶利用兩茬收獲季之間的空閑時間,以農業合作社或農業種植公司的名義去內蒙古等地租地種植胡蘿卜,收獲后再運回當地加工裝箱銷往海外市場,把每年兩茬收獲季變成三茬,叫響了“化龍胡蘿卜”的品牌。
拱棚胡蘿卜已經上市
6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山東省壽光市化龍鎮裴家嶺村,成片的胡蘿卜葉微微低頭,微風襲來,猶如一波波海浪。除露天田地上種滿了胡蘿卜外,大大小小的拱棚里也都種植著胡蘿卜,不少農民正在拱棚里收獲胡蘿卜。
記者采訪多位村民得知,種植胡蘿卜的拱棚有大小之分,大拱棚里種植的胡蘿卜已經收獲得差不多了,現在收獲的是小拱棚里的,而露天田地里種的將在一周后開始收獲。一名正在收胡蘿卜的農民向記者介紹,由于大拱棚里的胡蘿卜生長快,收獲較早,價格也較高,大約1.5元/斤,而現在收獲的小拱棚里的胡蘿卜價格在1元/斤左右,“一周以后,露天田地里的胡蘿卜開始收獲,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
村民裴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村大部分村民都種植胡蘿卜,每年兩茬,還有的農民種植了很多拱棚胡蘿卜。“我家里種了兩個拱棚,一共3畝多地,趁著露天胡蘿卜還沒上市,得盡快收了。”裴先生說,他們種植的胡蘿卜不用到集市上賣,可以直接送到附近的加工廠里,經過加工后,銷往日本、韓國、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小胡蘿卜形成大產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化龍鎮胡蘿卜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鎮種植面積達4萬畝,從業人員5000多人,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和出口的產業鏈條,胡蘿卜產業已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
“除了胡蘿卜加工企業外,化龍鎮還有60多家蔬菜專業合作社,這也推動了胡蘿卜產業的發展。”化龍鎮副鎮長鄭紹東介紹,一些村民還在內蒙古和廈門等地大面積種植胡蘿卜,其中僅內蒙古就有兩萬多畝,收獲后運回化龍鎮加工,再銷往世界各地,真正實現了“種全國”、“賣世界”的格局。目前,化龍鎮每年銷往世界各地的胡蘿卜約15萬噸,占全國出口量的70%被農業部譽為“中國胡蘿卜第一鎮”。
合作社保障農民利益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化龍鎮裴西村一家胡蘿卜加工公司,車間里彌漫著一股胡蘿卜的香味,工人正忙著包裝。記者看到,經過加工后胡蘿卜顯得格外鮮亮,這些新鮮的胡蘿卜經過包裝就可以銷往世界各地了。
該公司負責人、壽光佳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興華向記者介紹,當地胡蘿卜第一茬收獲時間是5月至7月,第二茬收獲時間是10月至12月,中間存在8月至10月的空閑時間,而這個時間內蒙古適合胡蘿卜生長,所以他在內蒙古承包了3000多畝地,用來種植胡蘿卜。化龍鎮還有很多農業合作社或農業種植公司去內蒙古租地種植胡蘿卜。
李興華說,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對農民非常有利,首先合作社與農民簽訂訂單,胡蘿卜上市后,按照市場行情,盡量提高收購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胡蘿卜價格波動給農民帶來的損失。另外,合作社統一供種,統一進行技術指導,統一收購,方便了種植戶。(鄧永杰)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