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的小幅反彈之后,5月在鮮菜價格“跳水”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再次出現下滑。
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數據稱,2013年5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2.1%,漲幅較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2%,非食品價格上漲1.6%;1-5月平均,中國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4%。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指出,鮮菜價格的季節性下降是拉低cpi的主因。
從環比數據來看,這一因素更為直觀。5月中國cpi環比下降0.6%,而這一數字在4月是環比上升0.2%。余秋梅表示,進入5月份,隨著氣溫的進一步回升,鮮菜大量上市,價格下降較多。
但她指出,今年5月鮮菜價格環比跌幅達13.8%,超過了過去十年10.9%的平均降幅,是cpi環比“由正轉負”的主因。
今年5月鮮菜價格降幅較大,與4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不降反升密切相關。4月份受反常氣候影響,鮮菜價格環比上漲11.2%,價格處于高位,“5月份從4月份的高位之上有所下降亦屬正常。”余秋梅分析。
食品之外的七大類商品在5月份六漲一跌。其中,煙酒及用品價格同比上漲0.5%;衣著價格同比上漲2.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同比上漲1.5%;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下降1.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3%;居住價格同比上漲3.0%(其中,住房租金價格上漲4.3%)。
據統計局測算,在5月份2.1%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1.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8個百分點。
此外,余秋梅分析稱,在5月份的cpi同比漲幅中,翹尾因素比4月份增加了0.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比4月份減少了0.6個百分點。由于新漲價因素減少較多,超過了翹尾因素增加的影響,導致5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5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較多,是新漲價因素減少的主要原因。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